第1部分(第2/4 頁)
辱中救出來的時候,自然會產生厭倦的情緒。
這個新的領袖就要上場了,就要和路易十四較量了,不管路易十四的前途在當時看起來多麼遠大。這個新的領袖就是威廉第二和亨利埃特·斯圖亞特⑥的兒子,英王查理一世的外孫奧蘭治親王威廉。這一個沉默寡言的年輕人,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人們就是把他看作總督制的代表。
①路易十四(1638一l7l5):法國國王,力圖擴大王國勢力,連年戰爭和揮霍無度,使法國民窮財盡。
②萊茵戰役指一六七二年法國軍隊侵入荷蘭。
③德·吉斯伯爵(1638一1673):法國將軍。一六七二年法軍侵入荷蘭時,第一個遊過萊茵河。
④波瓦洛(1636一1711):法國詩人,評論家。
⑤米特拉達梯(約前132一前63):古代本都國王,是羅馬人的死敵。從公元前九O年到前六三年,他和羅馬人之間的戰爭,幾乎沒有斷過。
⑥亨利埃特·斯圖亞特(1644一1670):即亨利埃持·馬利·斯圖亞特,是英王查理一世的女兒。
一六七二年,這個年輕人才二十二歲。約翰。德·維特曾經做過他的老師,想把這位舊時代的親王教育成一個好公民。做老師的雖然愛自己的學生,但是更愛租國,於是用永恆法令奪去他當總督的希望。可是上帝嘲笑凡人的狂妄自大,他們不和天國的帝王商量,竟妄想建立和推翻世間的政權。上帝利用荷蘭人反覆無常的性格和路易十四造成的恐怖,改變了議長政治,廢除了永恆法令,為威廉·德·奧蘭治重新建立了總督制。上帝在威廉身上安排了他的計劃,不過是什麼計劃只有等將來才知道了。
議長在他的同胞們的意志面前屈服了;然而,高乃依·德·維特就比較固執,儘管奧蘭治派的群眾包圍了他在多德雷赫特的住宅,用死來威脅他,他還是拒絕在恢復總督制的法令上簽字。他妻子哭哭啼啼,一再央求他,最後他才簽了字;不過,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了兩個字母:V。C。(Vi Coactus),意思是說“為暴力所迫”。
那一天,他居然沒遭到仇人的毒手,真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奇蹟。
約翰·德·維特雖然比較快、比較容易地就順從了他的同胞們的意志,但是他這樣做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幾天以後,居然有人蓄意謀殺他,砍了他很多刀,不過他沒有死。這遠不能滿足奧蘭治派的要求。只要兩弟兄還活著,對他們的計劃來說,就是一個障礙,於是他們臨時改變了策略,打算用誣陷來達到他們用刀子沒有達到的目的。同時準備到需要的時候再用第一個策略來補充第二個。
在需要的時刻,上帝手邊很少有一個現成的偉大人物來執行一項偉大的任務。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一旦遇到天緣巧合,有了這樣一個人物的時候,這個得天獨厚的人就立刻名垂史冊,而且受到子子孫孫的敬仰。
但是魔鬼在干預世事,要毀滅一個人的生命或者顛覆一個帝國的時候,手邊卻很少找不到一個現成的歹徒,只消在他耳邊說一聲,他立刻就會行動起來。
在我們這個故事裡,準備做惡魔的代理人的那個歹徒,我們相信前面已經提過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第克萊爾,是個專職的外科醫生。
他聲稱:高乃依·德·維特,正像在簽名後加上的那兩個字母所證明的,對取消永恆法令這件事非常氣憤,而且對威廉·德·奧蘭治切齒痛恨,曾經請了一個刺客,要把共和國從新總督的手裡救出來;而這個刺客呢,就是他自己,第克萊爾;可是他一想到人家要他乾的這種勾當,就悔恨萬分,所以他不願意明知故犯,決定把這個罪惡揭發出來。
奧蘭治派聽到這個陰謀以後,有多麼憤怒,還是讓讀者自己去猜想吧。一六七二年八月十六日,檢察長派人到高乃依家裡逮捕了高乃依,於是,約翰·德·維特的高貴的哥哥,“普爾唐的留亞特”,在布依坦霍夫監獄的一間牢房裡,在正式審問以前,受盡了酷刑。其目的是像拷問罪大惡極的犯人一樣,要逼他承認暗殺威廉·德·奧蘭治的陰謀。
可是,高乃依不僅有大智,而且有大勇。他是那種寧死不屈的人,死守著自己的政治信仰,正如他的祖先們死守著宗教信仰,用微笑來迎接苦難一樣。所以在受刑的時候,他能用堅定的聲音,按照詩的節奏,背誦賀拉斯①的Justum et tenacem②的第一節;他什麼都不招認,不但耗盡了那些劊子手的精力,而且打消了他們的痴心妄想。
①賀拉斯(前65-前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