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1/4 頁)
�煤芎茫�虼頌郯���募頁ざ莢敢饉團�⒚僑ド涎А�
當時大楚一片欣欣向榮,就是皇后有時都會自得的想作為聖君的皇后她也可以青史留名了。
但有些人終究是會變的,或許是安逸的日子過久了,受的奉承多了,人便漸漸變得再聽不下去勸誡,受不了指責,然後在路上越走越偏。
所有人都罵蘭氏奸妃,覺得是蘭貴妃引誘壞了皇帝,只有她和秦信芳知道不是,是皇帝自己變了。
在蘭氏沒進宮之前,皇帝就日漸愛享樂,以前一頓飯只要四菜一湯,吃不完還會惋惜一下,讓御膳房下次再減量,但大楚越來越繁盛,國庫日漸充盈,他對自己的要求不再那麼嚴苛,因為喜愛美食,他開始和御膳房點菜,從外面聽來各種好吃的食物也會叫御膳房研究進獻,從四菜一湯變成了六菜一湯,又變成八菜兩湯,到得最後便是他不說,御膳房的人也會費盡心機的照著他的口味研究各種吃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因有秦太傅和秦令公支援教育事業,皇帝縱容,所以書院極為昌盛,因皇帝開始耽於享樂,下面也開始了奢靡和享樂。
先是皇帝倚重的大臣開始貪汙,皇帝想做的是仁善之君,不願讓史官說自己嚴苛,加之念舊情,那鞭子便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至此開了先例,從此上至內閣,下至九品小吏都開始收刮民脂民膏,有清正之流勸誡,甚至她都和皇帝說過這個問題,皇帝同樣表示不能容忍貪汙,轉身卻依然沒嚴懲貪官,多數是罷官免職,只有少部分人被流放。
貪酷之風一開就很難再抑制,眼見著皇帝被群臣帶著越走越偏,皇后除了心焦毫無辦法,她勸過,甚至與皇帝發生衝突。
有效的勸誡才有意義,明知無效還執意去做便是愚蠢,所以她只能將注意力都放在太子身上,希望至少她的兒子不會被他父皇影響。
誰料,他們父子會越走越遠,先是政見不和,到最後連生活態度也截然相反,父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所以皇后知道,哪怕沒有蘭氏,皇帝也不會喜歡太子,也會想辦法廢了太子。
從那時起她便開始有意做些佈置,哪怕最後他們真的走到最慘的那一步,好歹能留下一根血脈。
也是在這時,有大臣為討好皇帝建議採選秀女。
先帝時國庫空虛,為了休養生息,他便廢除了民間採選秀女的慣例,只讓宮人採買賣身為奴的良民入宮當值,因此那三十年裡後宮宮女人數最少,嬪妃也多出自三品以下官吏之家。
而彼時國庫充盈,溫飽思****,皇帝想也沒想便同意了,就是皇后當時也不多放在心上,因為那時的採選範圍並不廣,且提前半年下發通知,有心的人家也有時間為女兒定親躲避選秀,她當時更擔心的是黃河水利問題,哪裡會知道此次選秀會給自己招進來一個大敵?
蘭氏便是在這次選秀中進宮的,皇帝對她可以說是一見鍾情,蘭氏也的確長得很漂亮,比宮中大部分人都漂亮。
一年不到便從才人升到嬪,不到兩年時間又晉升為妃,生下四皇子後更是直接被封為貴妃。
但皇后還真沒怎麼把她放在眼裡,她的對手一直是皇帝,是前朝的大臣,甚至是韃靼,卻不會是蘭貴妃,即使被她逼得被禁坤寧宮,她也並不多氣惱。
因為那是皇帝的決定,她要扭轉頹勢打倒蘭貴妃並沒有用,因為皇帝的心變了,沒有蘭貴妃也會有其他人。
而蘭貴妃於她來說更好,因為她只是個磨坊的女兒,她所有的一切都必須依靠皇帝,哪怕她收攏了很多大臣,可一旦她失去皇帝的寵愛,那些大臣也會離她而去。
不像她,即便她孃家沒落了,家族也在那兒,底蘊也在那兒,她不用孃家為她做什麼,只需藉著聲望她就有一群親朋故舊可用。
只要秦信芳還站在太子身後,她就有半朝元老可依靠,哪怕不靠皇帝,她也能保證自己和太子安然無虞。
前提是皇帝不發瘋。
但十五年前皇帝就發瘋了,而且瘋到誰的話都聽不進,包括蘭貴妃。
當年皇后一度想要出手壓下蘭貴妃,逼著她為太子求情,但看到皇帝瘋狂成那樣,她便知道只怕蘭貴妃說了也沒用。
他想廢太子,不僅因為他想讓四皇子即位,更因為太子與他從理想到生活態度都與他相悖,有一個哪兒哪兒都跟他作對的兒子,誰會想著把全部家業留給他?
他又不是沒兒子,何況他還有另一個備受寵愛的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