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一個怕孩子死怕到極點的媽。便是作為一個再新時代紅旗下長大的好青年秦方好,歷史學得不壞(或者說後宮歷史),這一個個的皇后嫡子都特麼是杯具一茶几。
皇后有幾個是好命的?
皇后嫡子這種生物,要不就是乾脆生不出。要麼就是生出來後夭折,不夭折或者可能生理缺陷,不缺陷也可能長殘,不長殘也可能大了被他爹猜忌死……
好好地從小以嫡子身份長大,沒殘疾沒智障,也沒最後被父親猜忌,順順當當登上皇帝位的皇后嫡子這種生物,數量絕對比大熊貓更少。
如果是尋常嬰兒的媽,就算有對孩子存在的安全隱患心存擔憂的,也不會像秦方好這樣近乎帶了點神經症樣的怕兒子遭殃。
說穿了她就是個怕兒子死的媽,優生優育這玩意兒她在現代也只聽過人宣傳,真正如何把一個孩子拉扯大這個問題,她只能求助本朝的智慧婦女。
兩人說了會兒話,姜老太太便告退。
面見皇后本就時間不長,更何況現在姜老太太甚至算不上一個命婦。
在老太太臨走的時候,秦方好更給她家頒下賞賜。
姜老太太連道不敢並推辭,直到中宮秦方好說道,“相公如今在南邊,夫人便帶著賞賜回去,只當補貼家用。”
男人逃了,不僅僅大家要連坐被頂罪,對老弱婦孺而言,家裡失了頂樑柱,直接失去了經濟來源。
姜老夫人的家中兒孫已然長大挑起府中重擔,要說經濟來源,自從姜紹輝被北朝軟禁之日起,府上除了為他上下打通關係散財的,他本人早就沒為家裡帶來過經濟支柱。
這話說得確實有些苛刻了,以姜紹輝的年齡,在現代都不說享受離休幹部待遇,那也是該領退休金養老,而不是養家餬口。但既沒四險一金,也沒經濟困難家庭享受低保的時代,姜家的日子確實不好過,雖然也不能片面地全算在男主人頭上。
姜家經濟狀況目下確實不好,況且宮中賞出的東西也是天大的體面。
姜紹輝夫人便格外真誠的謝恩,“娘娘大恩,老身全家實在無以回報。”
秦方好並不是不知道姜老夫人要說的話。“無以回報”,可她還有正當盛年的兒孫,在一個沒有普及教育的時代,這些世家出身的公子哥卻屬“人才”了。
母親回報不了,兒子能不能“回報”得了中宮?
不說皇后娘娘現在需要培養支援她的朝中勢力,便是因為姜家數子通曉典籍,給一兩縣府令那目下的姜家也可堪活了。
秦方好知道老夫人這心意,卻如何也沒應下,只當不知。
作為一個曾經找工作難的大學生,她倒也沒怨姜老太太什麼。誰沒個求人的時候了?
譬如大學生們找工作難,到處託叔叔伯伯幫忙的,姜家屢受兩朝風雲波及,他家的子嗣素質自然不低,學問也是極好的,但因為族中出了一個“叛國者”姜紹輝的原因,無論是事業單位還是政府部門都不敢錄用他家的人。
秦方好現在自己也有了兒子,將心比心,姜老夫人也算是個為了兒孫“就業難”,來託關係走後門安排工作的媽。
想到這一茬,她忽然也就不計較老夫人藉著兩人的關係,腆著臉來求人的事了。一個母親,為了自己孩子的工作給一個小了自己幾十歲的女人低聲下氣……秦方好覺得姜家也實在不容易。
以人文的角度來說是這樣,但如果按照這個時代武斷的說法,就是居心不良。
心裡不計較這個為孩子就業難低身下氣的母親,秦方好不為難她,卻也沒從她口裡接過話,只對身邊的老嬤嬤,並派一小太監,“好好送送老夫人。”
姜老夫人見她沒吱聲,心裡也有些愧疚。
姜老夫人原本也是個朝廷中數一數二的尊貴外命婦,能和姜氏結親,孃家也是一世家。姜紹輝夫婦都是世家出身,骨子裡也都是清高驕傲之人。
近些年來,雖為生活所迫,老夫人卻從不讓家人去接受救濟的錢財,也從不從富戶開義倉處領取米糧。這位與其夫婿一樣頗有風骨的女子,品格猶如傲霜紅梅,對兒孫說過這樣的話,“義糧是為接濟困厄轆轆之貧民,吾家但有一口黃黍,便不當與民相爭。”
窮得在賣祖產,上下打點官員營救夫婿,全家的人連口面都吃不上,雖不至於餓肚,卻也到了一日兩餐,三月不見肉的地步。
——這樣的狀況下,世家仍然有著世家的風骨,姜老夫人亦是一位傑女,對兒孫的話,如果用現代口吻翻譯就是:接濟糧是用來接濟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