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轉頭向門子吩咐:“你去告知來人,明日上午,我在府中恭候。”
第二日一早,馮虞打了一趟拳,收住架勢,拿了條毛巾打算擦臉。卻見門子“噔噔噔”上前來報,“爺,那個,王知府來了。”
“什麼?!”馮虞聽了一楞,毛巾“噗通”一聲掉進盆裡。“這才幾時啊?剛辰時吧。無利不起早,可也沒這麼早啊。”馮虞嘟嘟囔囔幾句,還是吩咐門子:“請到花廳小坐,就說……就說我剛剛練武來著,更衣之後便來。”
所謂更衣,其實是叫廚子盛了些粥飯來,趕緊吃上幾口填填肚子。馮虞盤算,這位王知府上門拜會,想必是用過早飯的。兩人坐下這一聊,指不定便說到幾時,這要餓著肚子陪著,豈不吃虧。吃過飯食,擦嘴漱口,馮虞這才心滿意足地來到花廳。
“哎呀,這位想必就是王大人了?累大人久等了。”
來人聽著腳步聲響,趕忙從椅子上站起身來。聽馮虞說話,此人連忙拱手施禮:“下官王子言見過大人。”
馮虞定睛細看,這位四十出頭的年歲,長得相當白淨周正,微有些短髯,一看便是江南水鄉人物。“王大人太客氣了。請坐,看茶。”
兩人分賓主落座,隨口說了些客套話,王子言又請教了些福州府民風物產,方才轉入正題。“馮大人,下官在山西任上便聽聞您的大名,此次有機會來榕長聽大人教誨,榮幸之至。這個,下官初到福建,總是人生地不熟的,不知本地官場可有些個講究忌諱,請大人提點。”
馮虞聽了暗笑,這話是變著法子向自己輸誠呢。“這個麼,王大人,福建這邊雖說地方偏了些個,不過官面上說,與別處倒也沒什麼太大不同。除了偶爾來個颱風什麼的,倒也沒太多操心之事。如今福建有梁公公坐鎮,虞不過一旁幫襯著,前任葉府臺與我倆頗為相得,省府一體,無論所作何事,均收事半功倍之效。這個,想來交接時葉大人當與你說過的。”
“是。是。正是葉大人提點,下官接任伊始,頭等大事便是拜會梁公公與大人。只是,那會子大人正在京師公幹,一直是不曾得見,今日總算是得以聆聽教誨。”
“不敢不敢,在官場上王大人本是前輩,治所又同在福州,咱們理當是和舟共濟相互提攜才是。”
這個春節,兩人年前年後可說是前後腳進的京,接著便又閒談了一陣京師見聞掌故。王子言看看說得也差不多了,起身告辭。待送走王子言,馮虞回到後園,正遇著採妍。
“依虞,那個王知府尋你作什麼?”
“哦,倒也沒說什麼緊要的話,無非是投名應卯認個門道罷了。到一處地方當官,總是要拜上官會同僚,說什麼不打緊,關鍵是見過、說過,混個面熟拉拉交情,日後自然好說話好做事。這王子言為人謹慎,就任個把月了沒與我打過照面,心裡不安生,自然是要一趟一趟這麼跑了。若是再過兩回還見不著我,弄不好還會心生芥蒂,當我是躲著他了。哦,對了,午後咱們便去那煙臺山麼?還有何人同往?”
“便是忠叔了,還能有誰?那處所在,依媽已是去看過的,很是喜歡呢。只是還想讓你也看一眼。”
馮虞心中暗笑,那地方還用看,前生從小便在煙臺山腳下長大的。煙臺山位於福州府城南門外南臺島上的倉前山梅塢頂,北臨閩江。元代末年,山頂設有烽火臺以為報警之用,故名煙臺山。山頂有座天寧寺,明代煙臺山頂至山腳遍植梅花,有“瓊花玉島”之稱,故而煙臺山周邊稱為梅塢。這“梅嶺冬晴”為南臺十景之一,每年冬春之交,滿山香透,來此賞梅的絡繹不絕。若能買下此地,依山靠海建個庭院,倒也是樁美事。只是如此地界,只怕地價不便宜。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顧茅廬
登上煙臺山,立於天寧寺山門外極目北眺,整個福州府城盡收眼底。馮虞牽著採妍的手,一一分辨三山兩塔的所在,不禁嘆道:“好一處所在,眼界開闊之極。只是此處山林是何人地產?該不是這天寧寺寺產吧?”
“正是。”
“這個有些麻煩了。寺廟總是不缺錢的,也不好憑身份強索,傳揚出去好說不好聽。即便人家肯讓,這廟也不能搬家,到時候修起別院,咱們與和尚做鄰居?呵呵,也未嘗不可。待會子我尋那住持說說看吧。”
馮虞正自顧自叨唸著,突然覺著衣袖一緊,扭頭看,只見採妍歪著頭淺笑,“依虞,你還真打算買這山不成?”
“啊?!不買嗎?那來這邊看什麼?”
採妍緊緊摟著馮虞的膀子,輕聲說道:“說著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