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頁)
意。恐怕未必便是叫咱們學著落草為寇吧。”
第一百九十九章 馮氏海權論
看黃偉盯著茫茫大海出神,馮虞心中暗喜,孺子可教……噢,好像算年歲人家還大些呢,這話說的。
“呵呵,孟偉,你且說說,我還有什麼言外之意。”
“大人想說的是,這茫茫大海,不單是財貨之源,更關乎國運興衰?”
馮虞猛一拍大腿:“正是這話!放眼大明四域,經歷代苦心經營,天子親守國門,如今能稱我大明腹心之患者已無一人。蒙古諸部四分五裂,女真矇昧無知,朝鮮一向恭順,南蠻自保且不足遑論進取。唯有這萬里海疆,禁海令出,藩籬自廢,焉知他日可有強敵來犯。”
林炫忍不住插話:“蒙古數十萬鐵騎皆不能動搖國本,海上即便有敵,卻須萬里遠來,如何補給?又能載運多少兵員?”
“若是一路攻城略地,以大洋諸島國為跳板呢?所謂兵少,若是不欲覆國,只為劫掠又如何?我大明海疆萬里,敵來一萬,我便需用兵百萬處處設防,又需靡耗多少糧餉?到了國庫打空的那一日,靠什麼養官牧民,支撐國體?你也知道,如今那歐羅巴人也就是紅毛番的船已進至南洋,這些番子莫看行止彬彬有禮,卻是海盜的骨子,若是讓他們瞰破虛實,有朝一日大軍來犯,只怕是難免之事。今日我所想的,正是如何未雨綢繆,搶佔先機。與其坐待人家打上門來,為何不能先下手為強?”
黃偉又道:“依大人看。咱們大明遲早要在海上打一仗了?”
“這可不是一仗便能安天下的,只怕世世代代皆須爭雄於海上。即便這百十年無人能犯大明,三五百年後情形又是如何?所謂料敵從寬,非恃敵不來,唯能戰而勝之。方能保得萬全。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才是恆常之理。”
“如何方能不戰而屈人,享萬世太平?”
“萬世太平只怕是難了。自古王朝更易。哪有萬年地江山?能保數百年江山,便是善政了。要想控馭萬里海疆,引萬國財貨,我看有幾條是必行的。要的便是打造一支天下無敵、攻略四方的水師,此為根本所在。其次,須搶佔大洋諸島,尤其是海路要衝,則進可攻退可守,又可引其物產為我所用。其三,又需有龐大商船隊。將這碧波萬頃化作海上商路,以商養軍,以商利民,謀長久之道。”
“這三條,非數十百年不可盡備。”
“孟偉一言中的。要想攬海權於我手,需得朝廷長期經營,官民皆圖出海通商以利天下,如此方是長久之道。”
“這個……義利之辨、華夷之防,太難。”
“呵呵。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若能扭轉天下大勢,成功不必在我。”
“大人,好一個成功不必在我,果然是襟懷天下,氣象萬千。”黃偉聞言激賞。林炫也激動得不行。“炫願與大人同進退,成千秋偉業,得青史留名!”
馮虞仰天大笑,“何論千秋功罪。但求無愧我心。”面,映得波光粼粼。臺灣島的輪廓已在地平線上浮現。馮虞一身朝服盛裝,挺立船樓之上,手扶憑欄,心潮澎湃。前生念茲在茲的寶島臺灣,我馮虞來了!
安平港早先的木棧漁碼頭。經過幾個月馬不停蹄地擴建。已用條石壘砌出可供大船靠泊的像模像樣的深水碼頭。推算了行程,楊風領著麾下一干軍政官員及數千番漢兵丁百姓。天不亮便到此處迎候。從船上向岸上眺望,只見的旗幡招展,人頭攢動,遠遠便可聽聞鼓樂之聲。船上軍民也紛紛向岸上揮手。雖說此番所乘的皆是大船,可是海上顛簸的滋味還是不怎麼好受。眼見得便要上岸了,如何能不激動忘形。
船靠港,放下搭板,馮虞第一個踏上臺灣的土地。此時,碼頭上數千軍民歡呼起來,各色番漢樂器一齊吹彈,還有上百名土人少男少女載歌載舞,讓船上大陸軍民大開眼界。此時,楊風等人搶步上前見禮:“大人,我等恭候多時了。”
馮虞樂呵呵一拍楊風肩頭,說道:“這幾個月喜訊連連,幹得好。不過你也清減了許多,保重身體要緊。日子長著呢,整個臺灣日後可全指著你了。身後武官我都識得,這些個文官想來便是你說的各部頭人吧,如何,引薦一番?”
“噢,大傢伙靠勁些來。”
眾位番漢頭人如今皆已在上月新立的臺灣都督府中掛了民事官的職位,聽說有朝廷大官要來,今日一個比一個來得早。遠遠地,大傢伙便看見有一位身著金色袍服的年輕人立在船樓上,威儀萬千。待馮虞下船,眾人看得仔細,此人服色與以往所見官員大有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