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正德聽了連連點頭,“好詞、好詩,好才情,更是好風骨。有賢臣如此,朕心甚慰。”說著,正德無意間看了一眼方才做些花團文章的文臣,看得一個個挺不是味兒的。“來,朕手錄兩位愛卿詩文各兩份份,還賜兩位。”
手捧正德墨寶,馮虞登艦南下。矗立船頭,揮別岸上送行地人群,聽著身邊的戰旗在北風中獵獵作響,馮虞不禁想起這大半年在北地地際遇種種。冰天雪地練兵之苦,遼西大地浴血刀叢,朝堂宮闈勾心鬥角,恍若便在昨日。說固然是餐風露宿舍生忘死,滿腔報國志卻也得盡情揮灑,何其暢快。哪像朝廷政爭,整日裡小心翼翼,挖坑拉絆索打悶棍,實在不是馮虞所好。
雖說是才上路,卻不禁生出些近鄉情怯之感。不知家中兩個孩兒可曾學會爬了,是否正在牙牙學語,母親頭上白髮是否又多了幾根?依妍、阿雲還是那般小女兒情態嗎?便在北風中,馮虞忘情自失起來。
第二百七十二章 榮歸
深秋時節的福建,依然是滿山綠意,與碧藍的海水相映,看去說不出的心曠神怡。順著大陸海岸南下的馮虞,最喜歡做的事便是佇立船頭,坐眺大陸右望大洋。
此番率隊的是臺灣都督府參議林炫。兩人多日不見,有的是話說。聊起遼北血戰、京師政爭,林炫滿臉的神往,直說當初該當追隨馮虞北上,便不致少了這許多的歷練。馮虞則細細追問這一年福建與臺灣情形。據林炫言說,這一年福建方面倒是風平浪靜。朱潛與楊萬榮將諸般事務把控得井井有條。夏日裡馮老夫人與兩位夫人搬往壽山山莊居住,如今想是回到府城了。福州諸般產業一帆風順,日進斗金。尤其是壽山石,市面上可說是千金難求。
至於南洋都督府,已平定南臺灣,北部沿岸地帶也多在都督府掌控之下,收編漢民、熟番及佈防動作連續跟進。布農一戰震動全臺,番民各部族皆不敢明目張膽挑戰官軍。不過,北部依然有些部族不願受都督府管制,軟磨硬頂,只是還未到刀兵相向的地步。都督府倒也不急於一時,佔住一處便穩固一處,求得是穩紮穩打。現下都督府麾下海陸軍皆已完成換裝。都督府又在臺中竹筏穴開臺中港、布袋嘴開布袋港,又在臺北開雞籠此三港皆為良港,水陸運貨運兵,便利非常。
至於經略南洋,這一年收穫尤大。呂宋駐軍三戰三捷,亂民大部已遭圍殲,餘眾潰散,島上多數部族則投效總督府,全島已無有力抵抗。此外,南洋都督府已與滿剌加土王訂立合約,建城、駐軍、開港,助其抵禦北虜。此外。都督府又派一軍成功登陸舊港,攻略蘇門答剌,戰事方酣。至林炫離臺,遠征軍連戰連捷,傷亡微乎其微,可說是進展順利。
這些情形,馮虞之前透過書信、密報多已知悉,不過今日聽林炫詳盡講述,對其間頭尾便多了幾分掌握。朱潛、楊風一干人能效之高可說是出乎馮虞當初預想。尤其是楊風,在南洋都督府任上呼風喚雨。舉重若輕。如今往來南洋商船,無不掛南洋都督府批驗旗,執都督府船引。盡此一項,都督府歲入便達兩百萬兩以上。單這一項,都督府自明年起便無需大陸接濟。
此外,通商本是楊家家傳,都督府直轄船隊的生意同樣是做得風生水起。每年船隊兩次往返長崎與漳、臺之間,往日本販運軍輜、生絲、紗羅織布、銅錢、黑白砂糖、藥材、瓷器、陶器、紙筆、脂粉、果品之類貨物,運回大量金銀及倭刀、漆器、摺扇等獲利更豐。至於南洋商路,都督府船隊更是來往不絕,蘇木、胡椒、象牙、犀角等奢侈之物,一到中原便賣得天價。至於硝石、硫磺、精鐵等都督府軍資所需,亦全靠海貿。都督府還藉助楊家,開始在福建沿海廣設絲織棉紡作坊,僱工動輒數百上千。
TXT小說下載網…… 。sinatxt。
如今看來,南洋局面已近瓜熟蒂落,馮虞自然欣喜。不過,南洋動靜如此之大。遲早要給朝廷知曉,到時候如何圓場?手上局面大了。都督府難保無人私心滋長,野心勃發,又該如何控馭?京師遙制,未免鞭長莫及。這一路,馮虞為此也沒少傷腦筋。請旨開疆、人員更迭、權柄分割乃至於三權分立等等招數、對策都冒了出來,不過一時還理不出個頭緒。不過歸根到底還是一條。手上可用的人才還是太少。
未等馮虞釐清思路,船隊已至閩江口。馮虞等人換乘接官江船。逆流而上,行至福州府城外河口碼頭。遠遠的。便看見碼頭上旌旗招展,鼓樂喧天,黑壓壓的人群望不到邊。饒是馮虞見多識廣,也給嚇了一跳。不至於吧,迎欽差也就是這個架勢立在船舷處還沒邁腿,只見下頭“嘩啦”圍過來一大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