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個大臣出列稟道:“啟奏皇上,如若安樂公主是被歹徒脅持而去,很可能已經出了應天城;請皇上還要下令封鎖應天城周圍的水陸要道,詳加警戒盤查。”“准奏;此事就交由武衛將軍來辦。”皇上下令,又一個將軍領命匆匆去了。
看來今天的大婚是看不到了。我不由暗暗感到可惜。心中也奇怪這安樂公主跑哪裡去了,我覺得這公主被人劫持的可能性不大,倒有八成的把握感覺她是對這門婚事不滿意,逃婚跑了。
正當眾人惶惶不安,議論紛紛時,突然又從外面奔入一名信使。這名信使神色更是慌亂難看之極,氣喘吁吁的,直奔到殿前階下,撲倒在地。一時氣促,竟然說不出話來。
皇上怒責道:“你慌什麼;有什麼快說!”那信使氣喘吁吁的道:“稟皇上,剛接到洪都府的飛鴿傳書,昨天凌晨寅時洪都府突然遭到漢月國定北將軍,洛都總管楊子昭大軍的奇襲,已然,已然實陷了!”此言一出;如在殿前投了一顆炸雷。
“什麼?”皇上臉上一呆;半晌沒晃過神來。群臣都是目瞪口呆;相顧失色……想不到,戰爭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來臨了。
卷二第十七章憂國憂民
此刻的我舒服的躺在床上,窗外皎潔的月光灑落下來,映白了一片床前的空地。我不由的詩興大發,略一思忖,便已有所得,低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提到故鄉,我想起了洪都府,此刻已經被那漢月國的大軍佔領了吧。想起日間皇上和群臣目瞪口呆,失魂落魄的神情,我也不由得不驚歎佩服漢月國的狡詐來。
現在一切都已經很明白了。漢月國派遣那安樂公主來華炎成婚,完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這個騙局幾乎麻痺了華炎國的上至皇上,下至群臣的所有人,使之失去了對漢月國的防範之心。也許有人也曾經對漢月國的不軌之圖有所覺察,但或者人微言輕,又或者在這跟漢月國親善友好的大氣氛下,即使覺察到也不敢說出來的。
想起這次會試的關於公主皇太子成婚,兩國睦鄰友好,一衣帶水的議論題,現在覺得是多麼的諷刺呀!可憐我還替那公主說了那麼多的好話,不知後人又會怎樣評價我這個狀元了。估計我會成了歷代狀元中最無恥的一個了。
現在想起那桑如杏分別時的支吾之言,看來那時他對漢月國的圖謀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不愧是個老江湖啊,看來薑就是老的辣啊。
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打多久,會以什麼樣的結局而結束。歷史上華炎從漢月分離出去的百年間,兩國只發生過一些小規模的區域性衝突,從沒爆發過大的戰爭。從以前的兩國關係來看,確實稱得上一衣帶水,睦鄰友好的。以前的漢月國,被北部一直崛起著的匈奴國一直攪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軍事重心一直都是放在北部的。對南方分離出去的華炎一直採取懷柔的政策,即使想征討也是有心無力,不敢冒南北兩線同時大規模作戰的風險。
可惜華炎所不知道的是,漢月國對華炎是從來沒有放棄將之重納版圖的企圖的。匈奴國的大汗阿保牙半年前病重,據稱已經歸天了,只是被壓著訊息。從那時起,匈奴國就內亂不斷,國力大減,對漢月國已經無力侵掠了。暫時沒有了北邊的威脅,漢月國收復南邊華炎的良機終於到來了,而且看來已經付諸實施了。
這次漢月國出兵的大將,是那屢敗匈奴的年輕名將,定北將軍,洛都總管楊子昭。從這點看來,這次的出兵,漢月絕不會淺嘗則止的了。這場戰爭,漢月國準備打多久,打多大,也許這兩三天便會有答案。從早上的大婚儀式到現在,收到的還只是從北部洪都府的信鴿傳書。其他的地方還暫無訊息,似乎還很平靜。
此刻的我,躺在床上,吟完那首詩,呆了半晌,趕緊起身,揮筆寫了下來,生怕遲了片刻,忘掉隻言片語,這麼絕妙的詩就失去了流傳後世的機會了。記下來後,我才長舒了一口氣,又在詩旁註明瞭寫作時間。想起日後後人評價起這首詩:這首靜夜月光詩是偉大的詩人林子羽在聽聞家鄉洪都府剛被漢月大軍佔領的那個夜晚所作。在那個夜晚,月光皎潔而美麗,詩人卻輾轉難眠,望著天上的明月,想起家鄉的親人,愁腸百結。家鄉的親人啊,你們現在可好麼,無情的戰火可曾燃燒到你們那一片寧靜祥和的土地?在這樣的夜晚,你們是否仍可以象我這樣欣賞著明月,千里共嬋娟呢。這首詩深刻的表達了詩人厭惡戰爭,嚮往和平的願望,體現了詩人偉大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操……
在這樣一片胡思亂想中,我終於沉沉睡去了。
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