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到此處,眾人都一時默然無語;似乎都感受到了時局不妙的壓力。我看了這劉翰林一眼,想不到這人平時雖然有些喜歡吹牛,說大話,但看來還是有些腦袋的。華炎國的前景似是很有些不妙,這次漢月謀定而後動,已經佔盡了先機。而且漢月常年跟匈奴交戰,軍隊的戰鬥力遠不是羸弱的華炎軍所能比的。
如果到時漢月大軍大勝,圍攻應天,我將何去何從呢?我開始為自己的處境著想起來。此刻脫身當然是來得及的,但顯然還是太早了點。我是如今的新科狀元;名聲在外,正是眾人矚目的時候,如果敵軍尚未至而逃;傳之青史,必留下千古的笑柄。這可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而且如今戰況還遠未明瞭,華炎尚還遠未到日暮途窮之地,此時若逃,日後華炎如打退了漢月的進攻,到時華炎雖大;可也無我容身之地了。更為洪都府蒙羞了。前此我剛為洪都府洗刷的酒囊飯袋之名肯定是前功盡棄的了。
所以說,我現在還不能逃的了,最好還是暫時待在這應天城裡,靜觀待變,才是上策了。如果華炎真敗了,也要等到兵臨城下前再想法逃了。那時打逃跑主意的人肯定是多如牛毛,到時我再逃,別人也無話可說了,不至於落下千古笑柄。如果沒來得及逃掉,至多作個階下囚,我小小一個翰林院學士,肯定是無人關心注意的了,多是關一關,等局勢安定下來就會釋放了事,絕不會有性命之憂。想到這裡,我打定了主意,心中也安定了許多。
我看了看時下廳中眾人;還都在那裡熱火朝天的高談闊論,似是還全無我剛才那一番深謀遠慮的想法。不由的心中暗道:和我相比,這些人還真是有些鼠目寸光啊。
接下來幾天;從襄都方面傳來的訊息似乎還令人振奮,起初那楊子昭的十五萬大軍圍住襄都,強攻幾次都不克。便稍停了攻勢,待那安西將軍潘斌領蜀州的十五萬兵馬攻到襄都城下時,已是幾日之後了。兩路大軍合在一處,對襄都重新發動了幾次強攻,都無功而退。此刻盧衛將軍的十萬大軍已經到了離襄都不到二十里的新鄉鎮,和城外的楊潘大軍隔河相對。而瀘州方面的戰局,也差強人意。武衛將軍杜青領十萬大軍在瀘州城外十里沿藍草河紮下營寨,和瀘州遙相呼應。而那漢月大皇子趙擴見杜青的十萬大軍到來後,也歇了對瀘州的攻勢,撤離瀘州二十里重新紮下營寨。
這幾天翰林院也出現了少有的一些輕鬆談笑場面,一掃前幾日的沉悶之氣。這幾天的戰局,確實是朝著對華炎好的方向發展的。不僅襄都方面在數倍強敵的強攻下未失,支援到了援軍的來臨,而且瀘州方面的戰況也好的出了先前的意料,那漢月國大皇子趙擴此刻已然按兵不動好幾天了。
“誰說那楊子昭將門世家,用兵如神,我看完全是徒有虛名之輩嘛,他們打一打匈奴蠻夷還算是可以的了,可以碰到我華炎大軍,就差多了。”一人大聲道。
“恩,漢月快完蛋了,明天我要上書皇上,要我大軍乘勝追擊,北伐楓城;天下一統。”
“我也要上書,我看大家都聯名上書吧,這樣顯得熱鬧點。”話落處不少人紛紛響應,已經開始準備筆墨紙硯了。
然而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此刻襄都方面的局勢絕不是象遠在數百里之外的華炎朝中一些大臣們所想象的有利。在盧衛的十萬大軍到來之前,楊子昭的五萬騎兵精銳“飛鷹營”已經搶佔了襄都城東十里處的戰略要地十里坡,正虎視耽耽,以逸待勞;把那來援的盧衛的十萬大軍死死的壓在了天河的南岸,完全不能和襄都城中的七萬守軍形成有效的攻守呼應關係。此刻華炎的這兩支部隊,似乎已被分割成了兩塊孤軍,只能各自衛為戰,形勢極為不妙。
卷二第二十章俸銀十兩
這幾天因為戰爭爆發的關係,翰林院興起了一股討論兵法戰略的風潮。而且討論的話題已不單單隻限於現在的戰事,古往的歷次戰役,經典戰例,都有涉及,個個都引經據典,縱橫捭闔,彷彿自己便是那手握百萬雄兵的大將,征討天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過了一番紙上談兵的嘴癮。
無聊中我也去找了些兵法韜略的書來看。翰林院中此類的書籍還是比較多的,例如《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兵法十三編》,《六韜》《三略》《周公兵法》等等。其實這些書籍以前也是看過的,不過此番重新看來,結合著翰林們的高談闊論,頗有一番溫故而知新的感覺。看了之後,我卻對數百年前的一位民族英雄嶽雷對兵法戰陣的話頗有同感,那就是:兵者,詭道也,多變也,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也學樣,把這句話刻於桌頭,作為此時的座右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