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4/4 頁)
金銀若干,俱藏於臥榻之下。還望上仙垂憐,為吾取與幼弟。”
張若虛道:“此乃小事,汝可放心。”
女鬼說出幼弟姓名住址,方才魂飛魄散,重歸六道輪迴。
張若虛便傳音轉告鄭廣洋:“此女投水自盡前,留有血書在枕中,你可與趙、李、高三人同往搜尋。床榻下還藏有金銀之物,須盡數交付此女幼弟。”
鄭廣洋與趙輝明等商議一番,便帶捕快直奔秦樓而去。果於鳳凰兒閨房枕中搜得血書一封,又於榻下搜得金銀細軟若干,俱盡數交與其幼弟。
平王趙輝明得了血書,指使朝中黨羽借題發揮,羅列罪狀,上本彈劾太子,龍顏震怒,太子雖磕首伏罪,仍不得免,遂於次年廢為閩王,逐出帝京,後鬱鬱而終。
‘
張若虛本待勸說母親舉家遷往海西赤晶堡,但遊歷之後,發現鄭廣洋求仙之願漸淡,而功名之心日盛,況且七夫人和意叔都安於現狀,加之又有皇室及天機閣的阻力,若是強行搬遷,鬧出是非,反而不美。只得退而求其次,託丹成歸來的周紫陽多加關照。便辭別家人,悄然隻身北上。
行不及五百里,一道紫色遁光電閃追至,卻是楊欣聞訊後懇求周紫陽攜之追來。
周紫陽一笑去後,楊欣淚眼滂沱,向張若虛緩緩道出一番話。
原來楊欣幼時,曾拜丹霞異人為師,相攜雲遊天下,對張若虛年方十四便單槍匹馬搬來救兵、破十萬匈奴於玉門關之事,知之甚詳,極為羨慕。
張若虛這才明瞭,楊欣從小傾慕自己,難怪會有那許多奇怪舉動。
“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楊姑娘何不追隨尊師足跡,歸返丹霞,逍遙九天,證長生求解脫,豈不遠勝整日俗務纏身?”
“當年恩師也這樣勸導過我,可我聽說即便求得長生,亦不能解決人間疾苦,更不能消彌天下紛爭,心便一下子涼了。若不能普濟蒼生,縱使永生不死,復有何益?”
“一己性命尚且不能周全,又談何普濟蒼生?”
“若是人人都只求一己之周全,卻不顧他人死活,豈不是太悲哀了?因此總得有人做傻瓜去犧牲,去求仁得仁。楊欣從不奢望能普濟蒼生,若能在有生之年,竭盡所能做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則於願足矣。”
“但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