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於茶葉的好壞,李想還是品的出來的。
李茂生衝著李想豎起了大拇哥,笑著說道:“你小子的舌頭還真靈,一品就能品出這是明前茶來,看樣子你也很喜歡茶葉啊。回頭走的時候,叔叔給你包上二兩,回去自個兒喝去!”
“成,這麼好的茶葉李叔願意送,小子我就願意接!”
“哈哈,那就說定了啊!對了,小想,今兒個跑這邊來是不是不放心新生產線的事兒啊?”
李想點了點頭,說道:“倒不是不放心,主要是盼著趕緊把這兩條生產線搞起來啊!部裡三天打了四個電話了,催著要貨。李叔啊,您是不知道,現在咱們的漢唐尋呼機可是賣火了,前兩批一萬八千臺,三天就差不多賣光了,這貨要是跟不上的話,那就眼睜睜的看著大把的錢從眼前溜走啊!”
李茂生也是皺著眉頭點頭道:“是啊,我這邊也是著急啊!趕明兒,第三批一萬臺就能出貨了。不過要是再想快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了,現在這條生產線的產能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限了。要想將產量提升上來,只能等那兩條生產線投產了。”
“李叔,人員準備的怎麼樣了?”
“這個你到是不用擔心,這一個多星期,我這邊已經招起一千多人了。現在下崗的太多了,人到是好找。哦,對了,昨天我和英華的老廠長吳志勇見了個面,老吳到是答應在他們廠子裡吆喝吆喝,讓那些回家待崗的工人上咱們這邊來。”
李想點頭道:“這倒是個好事兒,英華那邊的人員素質比宏達的也不次,如果能夠把英華的人員接收過來,對於咱們來講確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兒!”
李想和李茂生嘴裡說的英華,指的就是英華無線電廠。這個英華無線電長不是燕京市區的廠子,是沙河鎮的一家無線電廠,成立時間和宏達廠差不多,都是五十年代的工廠,不過英華廠的規模要比宏達廠小一些,在職職工大概有八百多人。
不過這英華廠和改制前的宏達廠差不多,都處於揭不開鍋的狀況,每個月連個最基本的生活費都發不起了,因此絕大部分在職職工都回家待崗去了。
李茂生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英華廠待過一段時間,現在英華廠的廠長吳志勇,那時候就是李茂生的師傅。雖然後來李茂生離開了英華廠,但和吳志勇的關係並沒有斷,兩個人始終保持著電話和信件的聯絡。
這次因為漢唐尋呼機的大賣,讓李茂生也有些措手不及,裝置什麼的李想都花錢準備好了,可是這人工就立刻成為了一個難題,因此李茂生一邊在社會上招聘那些合格的下崗職工,一邊就和吳志勇聯絡了一下。
李茂生和吳志勇都清楚,以英華廠目前的情況而言,除非是有人收購,讓廠子改制成功,否則的話,再這麼拖下去,英華廠遲早就是個倒閉的命。因此當李茂生一給吳志勇說了宏達廠目前的情況之後,吳志勇立刻就明白了李茂生的意思,因此毫不猶豫的幫了這個忙。
從那個時代走來的這些老工人,對於廠子和工友們的感情都是很深的,尤其是吳志勇這樣從建廠就跟著廠子一起成長起來並最終成為廠長的老領導,更是如此。吳志勇也不願意看著廠子裡的職工就這麼在家裡待崗,因此吳志勇才會幫這個忙。上次李想過來的時候,李茂生曾經和李想提過這個事兒,李想很贊同,畢竟熟練工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只是李想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結果。
李想有問道:“那邊又什麼要求沒有?”
李茂生搖了搖頭,說道:“別的要求到是沒什麼,就是這上下班可是有點困難啊!”
沙河鎮離宏達廠還有三十多公里的路呢,這個時候可不像後世那樣,公交城鐵很發達,因此上下班就成了一個問題,而且還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大問題。英華廠的那批職工基本上都在沙河鎮住,要是來宏達廠來上班,一天一個來回的話,那就是足足六十公里的路程。因此這個上下班的問題就成了那邊的職工來宏達廠上班的一個最大的難題。
李想想了想,說道:“李叔,要不這麼著吧。我上次給你的那一千八百萬,除去引進生產線和改造生產線的資金之外,還餘下有五百多萬,不行你就再購買兩輛大客,專門用來接送沙河那邊的職工。接送的費用可以算到成本里去,我這邊可以適當的給宏達廠增加一點加工費用,反正保證不會虧了宏達廠就是了!不過一定要保證儘可能的讓英華廠那邊多過來一些職工!這些職工可都是寶貴的財富啊!”
第一一零章 紅紅火火
更換了防塵工作服之後,李想信步走進了那間正在施工的無塵車間。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