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4 頁)
子昇向著胡運鐸告罪一聲,就進了前廳來和客人見面。
“拜見三公子。”見到他走了進來,兩位衣著樸素的年輕漢子站起身子,向黎三公子拜了下去。
這位三公子平生最不喜歡這樣的繁文縟節,可是現在還是改變不了大家的觀念,也只好急步上前,把兩人給攙扶了起來:“老三同志,小七同志,不是和你們說過了嗎,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我們之間要以同志相稱。”
他拉起兩人,和他們握了握手,就讓老三、小七坐回了原位。
這老三老七不是兄弟,也沒有親戚關係,甚至都不是一個姓的。只是窮苦人沒這心思給孩子起大名,也只能用排行稱呼來著。其實,這也是中洲的普遍現象,比如黎子昇的另一位部下,留在鐵山城的葉杆子,“杆子”只不過是他的外號罷了。
老三姓李,小七姓劉。
李老三身材不高,額頭開闊,眉毛疏淡,還長了一張大嘴,配上厚厚的嘴唇,人顯得極為憨厚朴實。這劉小七倒是相貌堂堂,尤其這鼻子長得好,山根也就是鼻樑高挺,鼻頭尖尖,如若懸膽,相書上說男子有這樣的相貌,必定是大富大貴。
這兩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不但是衣著寒酸,手上的老繭和暗淡的面板,身子的比例也有點不太協調,這都是從小做工給他們的身體留下的不可磨滅的痕跡。二人臉上的表情也有些拘束,就算已經見過黎子昇好幾次了,但是仍然顯得有些放不開。
也難怪他們有些謹小慎微,黎對他們兩人來說三公子的身份可不一般。可是仙門中的大人物,辛金堂的副執事在天器門內部算不了什麼,可是在宗門治下的凡人看來,那就是天上人了。
李老三和劉小七都是遠安本地人士,他們這兩家從很早開始就在這裡當了天器門下的鐵業工人,算得上是土生土長,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黎子昇也是考察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把二人吸收進了鐵青團,想要倚著這兩人開展此地的工人工作。
黎三公子心內搖了搖頭,他挑選這兩位來主持遠安城的工人工作。也花了一點時間給二人進行了一番教育工作。這也是看重李老三和劉小七熟悉遠安城,年輕氣盛有股子衝勁,而且在工人中也有一些威望,算得上天生的領袖。
可是中洲仙凡之間的鴻溝實在太大了,到了現在這兩人還是有點唯唯諾諾。
其實黎子昇從來就不是什麼無產階級。在此之前也沒有怎麼真正地接觸底層人民,所以他才會不大習慣這兩位預備團員的態度。
而且他現在革命之路也不是那麼順暢。主要還是缺乏群眾基礎。這裡的人民太缺乏反抗精神了。
比如說李老三和劉小七他們現在就是遠安工會的工會正副主席,可是據他們的報告,遠安的工會建立也不是很順利。
馬教老祖為什麼把大同世界的希望寄託在無產階級身上,認為他們是革命的先鋒,這是因為那個時代西方的無產階級主要是產業工人,所謂產業工人就是從事集體生產勞動;以工資收入為生活來源的工人。
關鍵就在“集體”兩個字上面。一個集體首要的就是紀律性。而工業化生產會讓工人自覺地具有紀律性。舉例來說,農民和工人對時間概念就天差地別。一位農民根本沒必要掌握確切時間,八點鐘和八點零五分起床對他根本就沒有區別;但是一位工人只要晚個五分鐘起床就有可能遲到被扣工資。
更關鍵的是,產業工人必須和同伴合作才能完成工作。而在農業機械化之前,農民大部分時間是在單幹。即使是在前現代的戰爭形態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戚少保才會招收義烏礦工來抵禦職業海盜和武士組成的倭寇,而這些礦工組成的軍隊在戰場幾乎是一面倒的勝利。
所以說產業工人稍加訓練就能成為稱職而優秀的軍人,這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西班牙內戰當中都得到了證明,而且反抗壓迫的訴求讓他們士氣高漲,能承受戰場這樣的險惡環境,在戰場的表現不比職業軍人差。其實,當時那些暗無天日的礦坑,喧囂吵鬧汙濁不堪的工廠,稍有不慎就會工傷甚至喪命的工作環境,比起戰場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但是這些產業工人之所以會建立工會、組織罷工遊行,甚至發起武裝革命,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抗爭總還有點效果,就算推翻不了統治者,也能威嚇他們,讓他們坐下來談判。
可惜,在中洲這裡的工人根本不認為自己的抗爭會取得丁點的效果,他們自己心裡也知道,即使他們抱成一團對修者們組成的統治階級一點威懾力也沒有。也別什麼煉氣人仙或者煉神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