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4/4 頁)
分遊擊、情報、行動、會計、電訊、緝私6個大隊,學生900餘人,於1939年11月畢業。因黔訓班是監訓班的續辦,故也稱黔訓班二期。
息訓班始於1939年底,由黔訓班遷於貴州息烽續辦,故也稱息訓班三期。該班分情報、行動、警政和電訊系,每期學生500至1000人不等。息訓班從1939年底創辦至1949年6月改為中美班為止,一共辦了3期,息烽班成為軍統創辦最早的訓練中心。
蘭訓班亦於1939年創辦,班址設在甘肅省蘭州黃河鐵橋邊的木塔寺。共舉辦了5期,設有爆破、情報、警政、電政、俄文、邊疆系,2期以後,爆破和情報合為諜報系,俄文改為外交系,另設軍事系。該班共訓練學生7000餘人,大部分學生畢業被分配在西北地區。因而成為軍統西北地區的特工訓練中心。
渝訓班不同於上面各大型綜合性訓練班。它是抗戰時期戴笠在重慶舉辦的各種專業訓練班的總稱。包括財政部查緝練班、總務訓練班、勤務訓練班、使用警犬訓練班(訓練學生特務)等等,大凡軍統工作,沒有一項不經過訓練班訓練一下。
戴笠在重慶辦班辦得最早的是外事訓練班。該班自創辦以,有幾件大事在軍統中造成較大影響:
一是該班學員文化程度之高,在軍統各期訓練班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該班於1939年夏經將介石批辦,報名的很多是北大、清華和教會大學外文系的畢業,餘涉恆正是這個班的學生。
二是該班招考時,兩名中統局特務因不明內幕,前往應考,錄取後始知軍統所辦,但已欲退無門。戴笠查出後,認為是中統派遣打入軍統的奸細,立即下令關押。其中有個叫祝麟的,其胞兄透過熟人請陳果夫出面向戴笠講情,戴也未予理睬。結果一關就是4年,後來祝麟與看守人員混熟,才乘隙潛回到中統。
三是該於1940年5月畢業,本擬分配到外交部駐外使領館任職,擔任國際情報特色,但由於國民黨內老資格的外交家、法學家、外交部長王惠拒絕接收戴笠的學生,戴笠只得將他們分配在軍統工作,其中大部分進入局本部各處室。
算起來,餘淑恆是戴笠創辦外訓班的最大收穫,如果沒有外訓班,也就沒有兩人這段頗為動人的愛情故事。
外頭傳說,戴笠有三件寶??學生、手槍、汽車,他本人也常說:“只要有這三件寶貝,什麼事都可以辦到。這三件“寶貝”尤以學生為先,因此,他對學生的鐘愛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空襲難題解決之前,發生了一起重慶大隧道慘劇。日機空襲時因軍警當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