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敗返南方的王國寶清楚到天師道的大軍正在邊荒內活動,劉裕便是要利用他這種驚弓之鳥的心態,把他駭走。
有人在丘頂叫道:“他們醒覺了,正逃進邊荒去。”
司馬元顯獰笑道:“看你能逃多遠,給我追!”
正下坡的數十騎齊聲呼嘯怪叫,像見到獵物般快馬加鞭,街刺而下。
劉裕深吸一口氣,冷靜地把箭搭到強弓去,緩緩拉成滿弓,瞄準開始下坡的司馬元顯。
敵方的前鋒此時離劉裕藏身處不到三十丈,正以高速奔至。
司馬元顯一聲怪叫,夾腿催馬,四周手下同時加速,十多人直街而下。
“嗖!”
勁箭離弦疾去,投往司馬元顯,對他的馬速拿捏得精準無倫,充分顯示出劉裕不論在眼力和箭術上均是一等一的高手。而更重要的是劉裕的一對靈手,令他有信心可以命中目標。
“呀!”
司馬元顯發出嘶心裂肺的痛呼,被冷箭透小腿而過,差點掉下馬來。
一時所有人均慌了手腳,紛紛勒馬,更有馬兒留不住腳,連人帶馬從丘坡滾下,造成更大的混亂。
火把掉到地上,立時燃著野草,生出濃煙,獵獵作響。
原本聲勢迫人、隊型整齊的騎隊,因主子受傷,亂成一團。
劉裕知是時候,狂喝道:“天師有命,須活捉司馬元顯那小子。”
這是通知埋伏各處箭手發動的暗號,三十支勁箭立時從各方射出,往敵人投去,射馬而非射人。
敵人從混亂變成崩潰,尤其以為中的是天師軍的埋伏,誰人還有應敵的勇氣?
司馬元顯是第一個沒有勇氣的人,就那麼掉轉馬頭、強忍痛楚,亡命往丘頂奔回去,其它人見主子逃走,爭先恐後的追隨其後,掉到地上的急忙爬起來,只恨爹孃生少了兩條腿,不能比馬兒跑得更快。
劉裕和眾箭手齊聲發喊,瞧著對方轉眼逃個一乾二淨,只剩下十多匹倒地受傷的可憐馬兒,仍在發出令人不忍耳聞的哀鳴。
徐道覆立於高崗上,凝望十多里外的邊荒集,在她輝煌的燈火後,包含著幾許焦慮、疑惑和惶恐。
雖然很多事未盡如人意,其中郝長亨反被屠奉三算倒固是出乎料外,邊荒集忽然團結一致,擊垮赫連勃勃的大軍也是事前沒有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不過邊荒集仍難逃敗亡屈服的命運。
這場仗並不易打。
當然徐道覆並無絲毫懼意,在天師道中論智慧武功,首推“天師”孫恩,但在戰場上爭雄鬥勝,孫恩也要自愧不如他徐道覆。
在與建康派來的南征軍多次交手中,他從未吃過敗仗,被他親手斬殺南晉偏將級以上的人馬多達一百一十五人,可謂戰功彪炳,在天師軍中無人能及,即使在南方諸將裡,如此戰績亦僅只他一人。
孫恩便多次推崇他是戰爭的天縱之才。他自己知自己事,天分雖然重要,他的成就主要是來自苦研歷代兵法戰役的成果。
他的性格亦助他成為無敵的統帥。
他從來不會輕敵,更比任何人更清楚戰爭是決定一切的必然手段,自古以來這情況從沒有改變過,一直在進行著不同規模、不同形式、不同性質的各式各樣的戰爭。
他的兵法以《六韜》和《三略》為基礎,在他的變通下運用至出神入化的地步,尤重文、武二韜,精於對軍隊的管治、訓練、武備和戰略。
今次攻打邊荒集的策略由他全盤釐定,送交慕容垂批閱,以後者的雄材大略,征戰經驗之豐富,亦只作了少許修改,令他深以為傲。
他的策略可大分為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
天時者,是在淝水之戰後,南北兩方均出現分裂不穩的局面,只要他們雙方秘密行軍,到北方諸胡和南方朝廷驚覺之時,早失去反制的時機,只能坐呼奈何。
在這方面他們做得非常成功,慕容垂徒步穿越巫女丘原,他們天師軍則神不知鬼不覺地經大別山抵達邊荒,令邊荒外的勢力無從支援。
地利方面,以邊荒集的無險可守,自是利攻不利守,只要控制穎水,邊荒集的防守將全面崩潰。若對方死守穎水,又勢難擋陸路南北大軍優勢兵力的夾擊,強弱懸殊下,邊荒集能守個把時辰已相當了不起。
無險可守的邊荒集須防守的戰線過長,處處破綻,只要發動鋪天蓋地水陸兩路的進擊,再以精兵覷情況集中於一點作突破,必可一舉摧毀邊荒集的防禦力。此正為文、武、龍、虎、豹、犬六韜中《虎韜》的精義,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