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頁)
�約安醫猩��
在這一片喧鬧中,百姓們不知道,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此刻喪命,有多少世家在此刻被消滅,徹底消失在這世界!
蕭興二年七月初三,世家的造反,在籌備了一年多,在正式行動之後不到兩個時辰,被鎮壓,被滅殺!
後世對於蕭興二年七月初三大世家此次的行動,定義為——造反。
第十四章 改革
更新時間2013…1…21 11:01:48 字數:3050
這樣的熱鬧持續了近半個時辰才停下,就在他們以為是被耍了要回去時,終於來了主角,宣佈了讓他們驚喜的訊息。
這一幕,在燕國各地基本同時間上演。
一般百姓最關心的便是賦役,所以,宣佈的第一個改革舉措是關於賦役,從前,燕國有田賦、徭役、雜稅等各種雜稅,這些稅是根據田地與人頭收的,每一年下來一般的農家百姓能吃飽穿暖已是最好的結果,一般都是收入很多,可半數以上都落不到手裡。本田地就少的他們,日子過得緊巴巴,很是艱難。而這一些還算好的,最艱難的是那些自家沒有土地去租地耕種的租戶,每一年辛苦下來,三分一都交給了地主,他們一般都保持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
而那些地主擁有許多土地,人丁卻少,再加上自己本身剋扣了租戶,最後賦稅少之又少,比起收入那一點賦稅可謂九牛一毛。長此以往,形成了現今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狀態。
蕭桐對於前世自己那有著千年歷史的祖國的各種賦稅制度,大概還是知道的,每個朝代的稅收制度也基本都記得,最後想到可以採用最後一個封建時代的稅收制度,雖說現在燕國的國情推行起來相對困難,可也總比不改革好。
而世家的此次造反倒是更有利於推動這一改革,本來實施這些改革最大的阻力便是世家地主們,農民百姓的利益多了,相對受損的便是他們,不過此次造反的失敗,讓皇室推行這一系列的改革少了許多阻力。
在賦稅上,這次變更是廢除從前繁雜的賦稅,把一切徵項包括田賦、徭役、雜稅等合併起來編為一條徵收,化繁為簡。把過去按丁、戶徵收的力役改為折銀徵收,稱為戶丁銀,戶丁銀攤入田賦中徵收,徵收統一的“地丁錢銀”,並規定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後新增人丁,不再加收丁稅。原來獨立的丁稅已不存在,丁隨地起,田多丁稅多,田少丁稅少,無田無丁稅。
這在前世被稱為“攤丁入畝”,在燕國如果能徹底實行下去,它將結束了燕國或者前朝開始,這方世界歷史上人丁地畝的雙重徵稅標準,使賦役一元化。這個改革可以調整國家、地主和自耕農三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的稅負不公狀況。
隨著這新賦稅制度釋出的還有地丁錢銀的徵收標準,少得出乎所有百姓的預料,簡直達到不敢置信的地步,如果這樣下去,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不出三年,他們便可以過上好日子。現場一片沸騰,而這些沸騰的人群中,有少部分的人目瞪口呆,那便是地主或者世家這些田多之人。
隨後是徭役,戰亂年代農民最怕的還有徭役,除去力役,徭役中還有雜役、軍役等這些強迫百姓從事的無償勞動。新的徭役制度是,燕國仍有徵調各階層人民從事必須從事的勞務活動,卻將無償改為了有償。
雜役有償,軍役也變為有償,百姓家裡的孩子參加軍隊,將會有月錢補貼,且對因為戰死、年老或者受傷致殘的退伍將士或者家庭也實施補貼制度,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了參軍人員及其家庭的利益。而對於那些徵兵時符合徵兵條件卻不參軍的人,也加重了懲罰力道,不參軍可以,拿出一筆大額的銀兩來抵消。這一筆銀兩數目之大讓人咋舌,完全可以按照規定付一百個普通士兵三十年的月俸總數。
新的徭役規定下去之後,便形成了在和平時期,普通百姓家爭相將子女送入軍隊的習慣,與從前避之不及的態度來了鮮明的對比。
百姓們聽得歡呼,雖質疑,可不影響他們高興,接著一連串的驚喜又重重砸了下來,砸得他們耳暈目眩,甚至懷疑自己做夢了。
隨後公佈了不論什麼戶籍,只要家裡有孩子便可到新建的學校去識字讀書,最最重要的是這學校不同於私塾,在初期三年,孩子識字讀書除去讀書所需的紙筆用具費用,不需要出任何銀錢。又規定有孩子的人家,只要孩子在六歲到十歲之間,就必須讓他們去上學,不管男女。男孩與女孩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