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部分(第3/4 頁)
時候,華夏部隊的反擊開始了。“控制住現場就可以了,不要急著進攻!”一連串的爆破改變了整個地形,一堆堆的廢墟在埋葬了大量德軍的同時也為剩下的人提供了掩體。雖然步兵損失慘重,但是有裝甲防護的各種裝甲車輛卻沒有太大影響,訓練有素的德軍依然可以依靠廢墟和殘存的重武器進行抵抗。如果這時候莽撞的發動衝鋒反而落了下成。
“主力部隊準備封鎖路口,我們先把敵方增援部隊打掉。”圍點打援,非常常見的打法。同時也是非常有效的打法,十餘輛各種戰鬥車輛和一個加強連的步兵就這樣陷進去了,不救是不可能的。而這次德國人終於按耐不住了,投入了坦克作為攻擊的矛頭!“把這座城市推平!”這是貝克給部隊下達的命令,十餘輛坦克在榴彈炮和突擊炮的掩護下以堂堂之師殺了過來。75MM火炮不斷噴吐著致命的火焰,遠處的建築物一個個被炸成殘骸。
800米、600米、400米!當4號坦克深入城鎮中後,貼近地面的掩體中突然向後噴射出一道道的火焰,這些掩體是專門改裝過的,後面是敞開的,就是為了能讓其中的90MM無後坐力炮能夠正常使用,無後坐力炮使用的破甲彈的射程雖然有限,但是威力絕對不是吹的!高達150MM的垂直穿甲深度足夠擊穿4號正面的所有裝甲,當然,前提是炮彈引信沒出問題的話!
至少有12門無後坐力炮噴出了火舌,其中至少有8發命中彈,但是最終的戰果卻比較悲催,3兩坦克被徹底摧毀,另外2輛似乎被打斷了履帶!德國人努力的搜尋著對方的火力點,但是突然發現,因為地形和火炮俯角不夠的原因,巨大部分無後坐力炮位居然在火炮射界之外。隨即步兵們試圖使用機槍和迫擊炮來清除這些反裝甲單位的時候,一發發從東北方向射來的榴彈在德軍的戰鬥佇列中開花了!而在德國人看不到的地方,一輛輛輕型裝甲車開始向側翼繞去,然後用黑洞洞的6磅炮瞄準了德國坦克的側面裝甲!
形勢似乎已經明朗,孫彥明自認為已經能控制全場了,但是很快,陶振宇的電報讓他再一次緊張起來!從兩翼包抄的德軍開始分出了一部分部隊向城裡發動向心突擊,華夏用來阻擊的部隊本來就沒多少,城裡更沒多少,雖然孫彥明擋住了對方的第一波攻擊,但是擁有極大數量優勢的德軍還是可以從容的用絕對力量碾壓對手。而唯一可以為孫彥明提供遠端火力支援的75MM榴彈炮部隊也遭到了對方的壓制,孫彥明在望遠鏡中清楚的看到在德軍後方陣地上騰起的一道道火焰!德國人的火箭炮也終於開始大量列裝了!雖然射程似乎不如華夏的遠,但是壓制75MM短管榴彈炮還是夠的。
和火箭彈一起落下的還有德國人的150MM自行榴彈炮炮彈。密集的彈雨很快就將只有6門榴彈炮的炮兵陣地炸成了月球表面。除了一輛自行榴彈炮動作迅速僥倖逃出昇天之外,剩下的5門火炮在5分鐘之內被摧毀。陶振宇的品字形防線中的第一個角就這樣被德國人輕易拔除了。
不過德國人這樣的做法雖然增加了城內守軍的壓力,但是卻讓自己側翼的力量變的單薄。陶振宇手中至少還有18輛可以使用的坦克,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裝備了75MM加農炮的輪式裝甲車。在德軍部分車輛深入城鎮後不久,陶振宇終於動了,坦克開始從山包側面向德國坦克部隊發動進攻,而大部分輪式戰車側埋伏在另一側來阻擊對方可能的增援。
“對方沒有4號坦克殲擊車,也沒有自行高炮,確定安全!”對於華夏裝甲兵來說,他們對4號坦克是有明顯的心理優勢的。這是陶振宇自從深入敵後之後第一次和對方裝甲部隊進行正面作戰,雙方几乎同時發現了對方,隨後,華夏的高速穿甲彈呼嘯而至!在800米的距離上,使用高速穿甲彈的華夏坦克可以輕易的擊穿對方的正面,即使距離再遠點,1000米的距離上也可以敲開對方的炮塔裝甲。而對方想要擊穿29型坦克的正面需要靠近到600米!如果算上正面額外加掛的錳鋼履帶或者額外裝甲的話,恐怕這個距離要變到500米以內!巨大的攻防差距讓華夏在這場交火中得心應手。
“他們出動了全部的部隊,這是一個機會!”當側翼迂迴的坦克部隊被對方攻擊的訊息傳到貝克的耳朵中時,他果斷命令全軍突擊,不過受限於悲催的地形,後續部隊展開的寬度並不大。而在隨後的交戰中, 德國人的黃鼠狼和華夏輪式坦克殲擊車的交手同樣讓德國人記憶猶新。華夏的輪式坦克殲擊車的炮塔位置相對靠後,用來平衡前方增加裝甲帶來的額外重量,德國人普遍比較喜歡使用MK103型30MM機關炮,為了保證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