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解?呵呵,德國強大的公海艦隊就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一般直接抵在了英國的喉嚨上,配合著德皇擴張的行動,這種誤解如何解釋??”徐傑心裡不肖的說道。不過最後一句卻表達了提爾皮茨的本意。即使頂著英國的壓力,德國也應該強化海軍,直到英國預設德國海軍崛起為止。可惜的是想法是不錯,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除了消耗了大量國力的公海艦隊化作一堆沉船外,沒有任何意義。不過現在,為了今後的中國的利益。徐傑十分有必要提點一下這位未來的海軍大臣。
。
第四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
“談何容易?讓英國皇家海軍預設這種情況是相當困難的,除非……。”徐傑冷笑道
“除非什麼?”提爾皮茨問道。
“除非德皇的艦隊在大艦隊交戰中有機會重創乃至摧毀英國皇家海軍。”徐傑冷冷的說道。“只有實力接近的兩個國家才可能考慮用政治解決問題。”
“這確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論艦隊總噸位,任何國家都很難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對英國皇家海軍構成致命威脅。”在這方面,提爾皮茨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如果單純比較噸位來看,德國確實沒有機會,但是我們應該拋開這些表面現象而去關注實質。我們要明白英國艦隊的構成和德國將來需要的艦隊構成之間有什麼區別。”徐傑邊說邊拿將一盤點心拿了過來。
“英國皇家海軍除了要保證在海上決戰中贏得勝利外,還要保證有足夠數量的護航艦隊去維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所以它的噸位一部分用於海上決戰,另一部分則要造各種巡洋艦去對付帝國的劫掠船和襲擊艦。”徐傑從盤子中拿出一些大塊的糕點和小塊餅乾然後繼續說道:“這盤點心總量是很大的,就像英國艦隊一樣。。但是其中能用於決戰的只有這些大船。”說著,徐傑指了指其中的蛋糕。“而那些小船則在大艦隊交戰中過於脆弱。起不到什麼關鍵性作用。”徐傑又指了指那些葡萄說道。。…。
“您的意思是,相對於英國來說,德意志海軍因為沒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所以可以少造或者不造那些用於護航的艦船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主力戰艦的建造?”提爾皮茨敏銳的頭腦直接捕捉到了徐傑話語中的關鍵。
“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衝不出北海,再多的戰艦也沒有用處。德國是一個處於歐洲大陸中間的國家,即使皇帝陛下決定向海軍傾斜,陸軍依然是重點,所以德國能拿出的用於海軍建設的資源和金錢不會超過英國。所以只能集中精力建造一支強大的決戰向艦隊才有獲勝的希望。”徐傑回答道。
“但是決定了海軍建設方向只是第一步,建造何種型別的戰艦,突出什麼樣的效能就是另外一個關鍵性問題了。如果閣下去當海軍造船部的部長,您有什麼想法?”徐傑反問道。
“對於弱勢海軍來說。必須強化戰艦質量的優勢。戰艦的防護效能是第一位的,戰艦的整體餘量,裝甲防護必須得意重視,同時因為實在北海作戰,所以戰艦的續航性可以降低一些,但是考慮到北海惡劣的海況,戰艦穩性是要適當強化。至於航速和火力方面,可以適當的予以弱化。”提爾皮茨想了想說道。這基本上就是日後公海艦隊造艦的思路了。看來早在他上臺之前,就已經對海軍的發展做了深入的思考。。…。
“您說的很對,作為弱勢海軍,強化防護重視單艦效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您要注意的是,這僅僅能保證在海戰中您的戰艦生還的機率更大,光靠這些,您還無法獲得海戰的勝利,海戰的勝利需要您的戰艦擁有足夠擊垮敵人的火力,需要您能在交戰前儘快搶佔自己的陣位以獲得優勢。所以過分偏重防護並不能獲得優勢。”徐傑不禁搖了搖頭說道。
“但是作為一個艦船設計師,您應該明白,戰艦的每項效能都是用噸位堆出來的,在這方面,沒有任何花巧可言。”提爾皮茨有些激動的說道。
“沒錯。您說的很對,所以,除了要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設計師外,德意志海軍的戰艦需要在同級別的戰艦上擁有更大的噸位,我個人認為,5條1萬2千噸的戰艦要比6條1萬噸的戰艦有更強的戰鬥力。戰艦效能更多的時候就取決於哪一點點的差距,例如,12000噸的戰艦可能能抗住對方主炮的射擊,而10000噸的戰艦可能就扛不住,這就是差別。而12000噸的戰艦就有可能比10000噸的戰艦會裝有更大口徑的主炮,這就是質的差別同時良好的設計確實可以節省相當的噸位。我相信,在放大戰艦噸位並且擁有足夠優秀的設計師的情況下,德意志海軍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