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了冬閒,無事可忙時,望著村子裡曬著太陽閒聊的人們,我感到分外的孤獨,感覺自己無法適應這樣的寧靜,煦暖的陽光能照出我的影子,卻無法溫暖我心頭的冰涼。白天我無聊地躲在自己房間裡,一呆就是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看小說打發時間,整日悶聲不響的,不知自己的歸宿在哪兒。從前熟悉的村莊也變得陌生了,我彷彿成了一個外人,感受不到它的親切。冬日裡,我唯一的精神寄託就是手裡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文字裡,我這個再平凡不過的農家女孩,從中咀嚼出苦澀的精彩。
好不容易到了春節,在外打工的男男女女們又都回來了,村子才熱鬧了起來。我剛放鬆下來的情緒很快又繃緊了,因為父母開始幫我找物件。一個上不了大學的女人,在鄉下很快就要被物色婆家的,讓你徹底安分守己,成為人婦。
按照鄉俗,上門相親的小夥子要帶見面禮的,我堅決反對父母接受這樣的俗禮。爭執下來,父母最終妥協了,我的意見是:可以見一面,但不能收禮金。初二那天,媒婆領著一個年輕小夥進了門,那男子看上去很斯文,臉上架著近視眼鏡,西裝革履的,像個讀書人。
這媒婆是四鄉八鄰中有名的媒婆,別看是中年婦女,門路還挺廣,聽說經她介紹的村姑嫁到城裡的,也有好幾例。從農村嫁到城市,門當戶對的舊俗是被她打破了,自然成了名人了。這不,知道這家姑娘是個高中生,投其所好,就把戴眼鏡的領上了門,也算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吧。
一家人招待客人吃飯時,媒婆正式介紹了他,才知道他跟我是一個學校畢業的,早我幾屆,當年高考考上了大專,後來不知為什麼中途退學了。原因不好問,媒婆只說他在北京一所大學裡開小吃部,生意不錯,幾年下來積攢不少錢,家裡都蓋上樓房了。小夥話不多,有點靦腆,是個老實人,說話沒有媒婆那般誇張,說自己在大學賣早點和夜宵,起早貪黑的,掙點小錢很辛苦。看上去人很實在,父母覺得他人品不錯,私下問我感覺怎樣。我說,人家在北京大城市做生意,我一個種地的怕高攀不上。
我算是回絕了,根本沒考慮對方是否適合,沒有理由的拒絕。我根本沒心情打理自己的婚事,對我來說,那實在太遙遠了。這場見面很冷清,媒婆顯得很掃興,跟我父母嘮叨著,說你家這丫頭眼光高著哩,書念多了不見得就是好事。臨走時,那小夥跟我私下聊了幾句,說他也是領父母之命來相親的,自己還沒想到娶媳婦的事。不過,有句話倒是打動了我,他說像我這樣的,沒考上大學老呆在鄉下也不是個事,應該想想出路,去外面走走,開開眼界,謀個事做總比蹲在地裡強。他道出自己的理想:將來等錢攢足了,就到縣城裡買套房子,開個飯館。
他話雖不多,卻透出道理來,相比之下,我覺得自己成了井底之蛙,離開學校才半年,我的視野只侷限在村外的一畝三分地上了。我便問起北京來,在那找工作容易嗎?他說那地方人很多,天南海北的,在北京的老鄉也不少,有做小買賣的,有像他這樣賣小吃的,只要肯吃苦,賺錢的機會是有的,在北京安徽老鄉中的女孩子大都做保姆,北京人很文明,不歧視外地人,就算是做保姆的,也同樣能得到尊重,都是靠勞動吃飯。最後他還提到某某也是保姆出身,現在都開公司了。
他的話讓我開了眼界,湧起想到外面見見世面的衝動。他將手機號碼告訴了我,說以後若是到了北京,給他打電話,他呆了不少年,比較熟悉,到時候需要幫忙只管說一聲。
相親一場非但沒讓我死心塌地將自己交付給一個陌生男人,反而觸動了我早已按捺下的不甘心,我開始心動了,憧憬中的北京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阿蓮的故事 1(3)
接下來的幾天,村裡在京打工的保姆們都來我家裡串門,得知我沒考上大學,都過來安慰我。她們都是我孩童時的好姐妹,大都是初中輟學的,有的小學都沒畢業,大家都勸我跟她們一道上北京,先去看看,不一定非要做保姆,擺個地攤也能賺錢。聽她們的口氣,一個高中生做保姆實在是可惜,即便我沒考上大學,也不至於跟她們那樣伺候別人,有知識就多份機會,相比之下,只要我到了北京,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做。
()好看的txt電子書
農村春節幾天裡,人們大都是在串門中度過的,離開家鄉一年的打工者回到村裡,自然要在村人面前多講講在城裡的非凡遭遇,浮誇賣弄間,迎來留守人的羨慕之色,也滿足了他們農民式的虛榮。
那段時間裡,也有些男人來我家串門,給我父親遞上一根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