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的死亡,劉愈知道袁博朗肯定還是不會善罷甘休。雅前殿內,蘇碧將袁博朗噴了狗血噴頭,母親剛死裡逃生,她連基本的面子都沒給袁博朗留下。
袁博朗這一天受的氣快比得上他一輩子受的氣多。作為當世大儒,門生遍佈天下,誰見了他都是畢恭畢敬,不過今天倆年輕的小輩完全不拿他當回事,這些小輩不尊禮法,卻怪他“草菅人命”。此事的袁博朗臉憋的通紅,想發作,卻不敢在新皇面前造次。
這次輪到蘇碧發難,劉愈也就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邊打哈欠邊聽蘇碧的惡語相向。最後蘇碧罵痛快了,看著劉愈道:“劉統領,你可還有補充?”
劉愈瞥了一眼屋子裡想勸插不上話的蘇彥,再看看傻愣愣在那立著的柴葫蘆,尷尬作出“請”的手勢,道:“沒,公主殿下請繼續。”
如果外人不知道,會覺得劉愈跟四公主更像夫妻,連罵人還說“請”,真是半斤八兩一樣的佛口蛇心。
蘇碧消了氣,也不想跟袁博朗太多的為難。畢竟晚上還要守靈,她不想將氣力都用完了。
最後劉愈向皇帝請旨,徹底廢除妃嬪殉葬的舊習,並以此為典例以傳後世。袁博朗據理力爭,認為妃嬪若不殉葬,之後的安置會成麻煩,畢竟內廷乃是皇帝的居所,現在天子輪換,一些先皇的妃嬪年歲還沒新皇年長,若是作出逆亂之事會令天下人恥笑。
“不如這樣,皇上賜所有公主和皇子居所,先皇妃若有子女者,搬出宮與子女同住,以彰孝義。若無子女者,可在內廷之畔闢出一處,供其生養死葬,凡只可有宮女太監入內,數年後可歸其祖籍。不知此例可否一開?”劉愈看著蘇彥,再看看袁博朗。
劉愈說的算是折中之法,袁博朗沒提反對意見,蘇碧更不會提。
“劉統領此提議甚好,甚好,就這麼定了。動不動就讓妃嬪殉葬,太殘忍了,還是這主意好。相信父皇九泉之下也會贊同。”
朝議之後的殿議,劉愈的提議得到了採納,新皇頒下聖旨,袁博朗不敢再造次。劉愈一直沒休息,現下疲乏於一身,正要出宮回家休息,蘇碧快步跟了過來。
“劉統領,多謝了。”
劉愈知道,蘇碧是為母女日後同居一處,共聚天倫,不帶嘲諷由衷感謝了他一次。(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二章 財政危機
蘇碧心情大好,不但投毒案了結,了卻了她的一樁心事,現在劉愈又向皇帝提出了她連想都不敢想的提議並獲得透過,她也知道,如果這提議是她說出來,新皇肯定會直接否決。
這就是劉愈在新皇心目中的份量。
“能與母妃娘娘一同居住,多虧劉統領在皇上面前進言,國喪之後還要請你和徐家妹妹過來共飲一杯水酒。”蘇碧的臉上一直掛著自然的笑容,又道,“劉統領似乎有心事,是否在想將本宮的十四妹和林妃娘娘也接到府上?為何不當面向皇上提呢?”
劉愈走在太陽地被陽光一曬,困困欲眠,沒想到這樣也會被蘇碧打趣,尷尬笑道:“下臣並不為此事煩憂。”
“哦,那就是在想我七弟的事。”蘇碧的臉色恢復了平常的冷峻,“楚王,可是被你接回來了?”
“公主殿下這是何意?”
劉愈沒想到蘇碧會突然拿這件事來詰問他,他本身也有些心虛。人家皇室親姐弟,打斷骨頭連著筋。
“劉統領切莫誤會本宮之意,本宮對新皇的登基是由衷的欣慰,至於楚王,劉統領還是早些接回來,免得節外生枝。”
這話劉愈聽起來就很舒服,這才是政治盟友應有的立場。
“下臣明白如何去做。”劉愈拱手笑道。
劉愈並不見柴錦同行,蘇碧還有有意並行跟他相談,蘇碧突然嘆口氣道:“難得父皇臨終前會撥亂反正,立嫡子為儲。如此。朝中之臣也不會有太多非議。九弟登基。要仰仗臣工的地方眾多,以後劉統領有事應多找本宮商議。”
劉愈會意點頭,二人相視一笑,眼看到了宮門口,四公主府上的轎子也在等候。
見蘇碧乘轎離去,劉愈也在琢磨蘇碧話中的意思。
現在蘇彥登基,蘇碧並沒有太多的牴觸,這與蘇彥的能力和原本在朝中的地位相關。蘇彥沒有黨羽。所能憑靠的除了劉愈就只有隋乂等幾個毛卒,大事小事基本都要問詢身邊之人的意見,而蘇碧作為常年在六臺衙門奉差且身邊幕僚無數的信竹君,在朝中的地位較之前有升無降。
而蘇碧說“多商議”,意思也很明確,現在皇帝身邊所依仗的,她和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