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書,這還不說明問題?”
潼關是關中的東部要隘,一旦潼關失守,那關中之地將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諸藩王的這招也很高明,名義上是讓使節團進京朝賀,不與朝廷鬧掰,暗地裡卻已開始與朝廷交戰。這是一招瞞天過海之計,令朝廷疏於防備,尤其在朝廷勢弱的時候會以為還有轉圜的餘地,會被表象所麻痺。
而這支使節團的目的不但要迷惑新皇,還要圖謀關中之地的天險。劉愈知道,潼關說什麼不能落在淮王或是其他藩王的手上。一旦潼關失守,長安危矣。
“師傅,那怎麼辦?”蘇彥也知道潼關的重要性,緊張問道。
“沒辦法,聽說袁博朗跟南元將軍牧與私交甚篤,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求他一次,親自去招降。只要牧與支援朝廷,那我們還有一線生機。”
蘇彥聽到袁博朗,臉上露出幾分難色。劉愈細問才知道,原來這幾天袁博朗總是來求見新皇,已經被多次拒之門外。而劉愈跟袁博朗的關係又很僵化,使得蘇彥都不敢確信袁博朗到底會不會幫這個忙。(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三章 老帥過河(上)
“這忙他還必須要幫,除非他不想活了。”劉癒合上戰報的奏本,急忙道,“忙上召集朝議,將所有在長安城正三品以上文官,正五品以上武將全部召集到峰翠宮內,議定出兵事宜。”
“出兵?朝議?”蘇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師傅,太快了吧?這都晚上了。”
“火燒眉毛,今天能解決的事還非要到明天?想不想當皇帝了?”
蘇彥愣了愣,悻悻道一聲“想!”其實現在也輪不到他說撒手就撒手,歷史上前皇帝想壽終正寢除非當下一任皇帝的是他兒子,蘇彥明白這道理,馬上讓吳公公去著人挨個大臣去通知。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劉愈回到長安城真是要做到大禹治水一般過家門而不入,雖然他也很想念嬌妻,但現在情勢的確已到了迫在眉睫,晚一刻都可能讓諸藩王的陰謀得逞。失去潼關,就等於失去了長安城外最後一道屏障。
所有的大臣近乎都是在半睡夢的狀態下被人叫醒,然後心急火燎地趕往宮中。許多人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何事,當細問得知是劉愈回到長安城,近乎所有的大臣釋然。這個劉愈在他們眼中就是怪胎,職位是火箭一般上升的速度,權力也是越壟越大,出兵在外以為能得個清靜,才半個多月又回來了。
這是大順朝自建國以來第一次夜朝。以往即便邊關和地方發生亂事,皇帝也只會召集小部分心腹大臣私下商議,這次卻是將所有大臣都召集來。因為準備倉促。直到快三更時。能來的大臣才算到齊。臣子們在等待皇帝到來時議論紛紛,各衙門口今天都風平浪靜,前線沒有最新的戰報送抵京城,淮王第二把火也燒的差不多,在江北再次駐兵,似乎在等各家藩王使節進長安城與朝廷展開和談。
等新皇在劉愈和徐軒築的陪同下出來,很多大臣望著劉愈的目光中都充滿著敵視。皇帝有專信之人,這通常是亂國的徵兆。而劉愈在他們嚴重又的確不是什麼好貨,屬於佞臣。
右相袁博朗位高權重,在行朝禮之後,便開口問道:“不知皇上,今夜召集朝議所為何事?”
此事劉愈和徐軒築已經立在武將之前,蘇彥看了劉愈一眼,按照劉愈說的複述道:“朕召集諸位臣工,因潼關守將南元將軍牧與部下,安力將軍吳鶴為淮王所收買,準備殺死南元將軍將潼關獻與淮王一事。”
新皇一語令滿場大臣錯愕。
這訊息來的太突然。很多大臣還沒琢磨過味。安力將軍吳鶴是潼關的第二把手,與南元將軍牧與是結拜兄弟。還是連襟,在朝中是無人不知他們關係之密切,那真是好到穿一條褲子。現在皇帝卻說他們要窩裡鬥,還要將潼關獻給淮王,這訊息走的不是兵部衙門,那就是走的御林軍的密探。事情尚未發生,御林軍又是如何知曉?
袁博朗再問:“皇上的意思是?”
蘇彥道:“朕準備親自前往潼關,勸服安力將軍吳鶴,令他感念朕之恩德,一心忠於朝廷。”
剛才是一語令全場沉默,這次是一語令全場譁然。
新皇這是瘋了?知道屬下要謀反,不但不下旨捉拿,還要親自去“勸服”?那可是潼關,潼關守軍兩萬餘,鎮守的是關中東部咽喉。如果說皇帝是想以安撫為名行攻取之實,就是把現如今長安城的兵全部調去隨駕,恐怕也不夠給潼關守軍塞牙縫的。
“皇上切莫不可!”
袁博朗一語,緊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