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頁)
好神奇,遠處的東西變大了,伸出手就能摸到的樣子。好東西,好東西,這東西我買了。”
胡商一邊在那笑著,一邊對士兵嘰裡咕嚕說了一句,士兵馬上將劉愈和小乞丐放行。
二人終於離開了鐵勒人的城,進入龜茲國的境內。
“年輕人,你這是……寶物。”胡商拿著望遠鏡愛不釋手,走過來對劉愈笑道,“我用二百張羊皮跟你換,怎樣,中原人?”
羊皮,也算是西域財物買賣的硬通貨,一張羊皮從牧羊人手上買來,成本大約是二三錢銀子,而在長安城,一張羊皮的價格在一兩以上。也就是說,這二百張羊皮,胡商等於是拿出二三十兩銀子,已經算是不少。
但劉愈知道望遠鏡是稀世玩意,肯定不止這個價。
“二百張羊皮可以,但我有個要求。不能趕我們回去!”
胡商本以為劉愈會還價,未料他這麼痛快答應了,笑道:“不會,不會。說話算數乃商人本色。哈哈哈哈。說可以放你們進來。就不會趕你們回去。啊,今天真是太高興了,竟然讓我碰上你這個懷著寶物的人。哈哈哈……”
不知道為什麼,這胡商笑起來的模樣令劉愈覺得此人不妥,至少不像是他自己所說那麼誠實。無商不奸的道理劉愈是明白的,但這胡商得到好東西明顯有些激動過頭,表現的不合常態。劉愈再一想,可能是西域商人跟中原人表達感覺的方式不同。
胡商邀請劉愈和小乞丐到商館做客。順帶付羊皮。一路上胡商也跟劉愈有交談,也順帶介紹了他自己。胡商說話很熱情,他說他名摩羅,沒有故鄉,連父母是誰也不知,自小被西域人販子賣給商人,後來有了自己的生意。
從一個奴隸變成大商賈,期間過程不過一句“努力奮鬥”能概括,劉愈更加確信這摩羅不簡單。本來劉愈還想用羊皮跟摩羅交換回中原,但一想不合適。怕被這傢伙路上給賣了。
“年輕人,這裡距離中原很遠很遠。你是怎麼過來的?”
劉愈先看了眼小乞丐,見她也露出謹慎神色回望他,知道這是讓他發揮胡扯本事。其實在這戰亂的年代,故事也很好編,劉愈自稱叫韓生,說跟妹妹韓小婷為躲避戰亂到龜茲。說到這裡,劉愈也不禁想到萬里之外長安城的嬌妻,還有韓升這位老友。
摩羅似乎也不太在意這個,沒多問。
龜茲國在西域屬於數一數二的大國,而他們所在的城,叫做可可關。劉愈和小乞丐被摩羅請進了專門供來往商人居住的商館,安排了一個房間,送來了食物,是當地特有的青米糕。而摩羅則說去會見朋友,下午才能再見面。
“我要走了!”
小乞丐飽餐一頓,打著飽嗝道,“後會有期。”
劉愈心說經過這兩次一同闖關,小乞丐也終於不是那麼沒禮貌說他是賊了。劉愈一笑道:“不送。”
小乞丐似乎對劉愈的冷淡很不滿意,問道:“你不想知道我來龜茲做什麼嗎?”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我操那麼多閒心幹嘛?”劉愈往床上一倚,風餐露宿這麼多天,再次解除到高床軟枕簡直令他舒服地呻吟出來。
小乞丐先琢磨了一下劉愈前半句的意思,雖然她中原語流利,但接觸到的俗語太少,聽的不是太明白。
“我是來探親的,你信不信?”
劉愈心說,鬼才相信你是來探親的。一個柔弱女兒家,又是當乞丐,又是闖關的,為的是來龜茲探跨國親?以為是兩千年後交通發達想去哪去哪?足不出戶才是這年代人的特質。
“哦,你親戚在這?”劉愈枕著雙手,閉上眼,不冷不淡問道。
“對,我外公就在龜茲國的坎坎城,你幫我問下路,順帶,把你的馬給我行不行?”
劉愈沒想到小乞丐到現在還在惦記他的東西,睜開眼沒好氣道:“我說小乞丐,咱倆是萍水相逢,到現在我不知道你是哪根蔥,你也不知我是從哪個石頭縫蹦出來的。你去坎坎城,就在龜茲國,能有多遠?我可是要不遠萬里回中原,你以為我瘋了自己跑斷腿把馬給你?”
劉愈這番話說的極快,說的又“引經據典”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小乞丐消化了半天才明白過來,劉愈是不想把馬給他。
“那你分我五十張羊皮……這總行吧?”小乞丐退而求其次道。
劉愈大概是明白了一點,現在小乞丐身上只剩下幾個中原的銅板,算是窮光蛋一個。她是怕還沒找到親戚自己就餓死在路上了。
“行,那恐怕你要遲些出發了,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