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3/4 頁)
以唯一可以左右邊軍將領的態度,且跟劉愈有交情的人。
隋乂的臉上隱隱有些竊喜,但馬上想到,不管何茂現如今的地位如何,當初先皇在世時,霍病還在鄉野當叫花子,李糜和隋乂也只是長安城不起眼的人物,花集安更是還在淮王手下謀事,他們三個都跟何茂八竿子打不著,絲毫沒有交情。要聯絡行此人,難度頗大。
“此行由我前去,或許更好!”花集安道。
“你去?”隋乂道,“若閔少頃將你扣下當如何?”
花集安笑道:“以我在軍中微不足道的地位,沒人會想到前鋒將軍會信賴於我,這次我率一小部人馬先行回金堯城,閔少頃只會以為我與諸位不合,擅自撤軍,怎會想到我是回去聯絡何將軍的?”
其他三人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劉愈提前有交待,現在又被花集安的見地所折服,他們平日裡也看不起這個淮軍的降將,現在他們四個可說是共進退,有花集安這個非常有頭腦的人深入敵營,的確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我先行出發,你們緩慢撤軍,最近不得靠近金堯城五百里範圍之內。”花集安道,“若是閔少頃逼問,就或是有殘軍需要清理,只等我訊息再行回軍!”
諸人商量計策既定,花集安連夜出發,率領五百多本來就是邊軍的將士,先行回金堯城。而另一方面,為了事成之後加強對邊軍的控制,還不得不請出齊方和張無諸,這兩個劉愈身邊最信任的軍事將領。如果沒有他們二人在,光憑沒有政治頭腦的霍病還有人生地不熟的隋乂和李糜,很難控制全域性。
花集安率軍回到金堯城,當閔少頃得知來的是花集安,親自出城相迎,為的就是拉攏花集安,讓他覺得自己是非常善待於他。花集安也表現的誠惶誠恐,之後特地舉行宴席為花集安接風洗塵,酒宴近乎所有的邊軍將領差不多都有出席,花集安卻在席上看不到何茂的存在,也有些老將不在列。花集安一想,肯定是閔少頃謹慎,怕現如今在邊軍中有威望的老將會壞他的事,將其孤立。
花集安一方面在席上虛以委蛇,卻也在暗中盤算,如何能透過聯絡這些人,達到最好的效果。(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八章 蝦兵蟹將的逆襲
閔少頃一門心思放在瞭如何對付劉愈的舊部屬上,而放棄了繼續擴大戰果。在他看來,草原地大物稀,天氣驟變又極其不適合農耕,朝廷並不值得佔領這樣貧瘠的土地,一戰取得勝利,能保持邊境十幾年的太平就已經不易。
這點他的思想跟劉愈就有差別,劉愈所想的是,一戰將草原納入大順朝的版圖,至少,大順朝也該在草原上建立起傀儡政權,以草原人來治理草原人。
方向不同,所用的手段也就不同。
在金堯城一戰取得勝利之後,劉愈一路追擊,這才落進閔少頃的陷阱。現在劉愈雖然失蹤,但劉愈的部屬,基本也都被劉愈耳濡目染,接受了劉愈必須要平定草原的藍圖構想,他們要竭力完成對軍權的控制,繼續擴大戰果,令突厥人徹底徹底臣服在中原王朝的鐵蹄之下。
馬峰曾對花集安的突然歸順有所懷疑,誰知平日裡謹慎的閔少頃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他不屑道:“幾個蝦兵蟹將而已,能起什麼波瀾?”
對於閔少頃,最擔心的還是霍病。因為霍病的確是一員大將,在劉愈之下,也僅僅剩下霍病可能威脅到皇權的穩固。至於李糜和隋乂他就不太在乎,至於降將花集安,也覺得沒必要去管,也沒心思去管。既然能脫離霍病的軍中自行率軍回來,就看出花集安在霍病眼中是多麼不得勢。
這樣的人,給他一顆甜棗就能當飯餵養,回頭在功勞簿上記他一筆便可。
閔少頃卻沒料到。這個別人眼中的降將。不足一提的小人物。卻是劉愈欽定的接班人,劉愈所部將領所信任的良師益友。這次回金堯城的目的,也沒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花集安進入金堯城顯得很低調,此時順朝軍隊駐紮在此,城中原本就不大的地方到處都是營包,花集安並未急著去找何茂商談此事,他還不知道何茂的態度到底如何,但現在看今天宴會上閔少頃用人的態度。這應該是信任自己人的表現,何茂為人耿直,這次閔少頃是謀害主帥搶奪帥位,何茂難以成為閔少頃所信任的自己人。
霍病和李糜隋乂按照花集安的囑咐,將軍隊停靠在距離金堯城六百里的地方,不再前行一步,一連兩天,閔少頃都派出使者前去催促霍病儘快回軍金堯城,以便大軍匯合班師回朝。
在閔少頃看來,這場戰事已經贏了。沒必要在繼續留在草原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