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2/4 頁)
?”
閔少頃和馬峰對望一眼,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駭,也都知道吳悠這人開罪不起。世上旁人自稱為仙那絕對是笑柄,是神棍,天下間誰又敢說吳悠是神棍?
“請他進城吧。”閔少頃整理了衣冠,準備去見這個聞名已久的世上高人。他也很想聽聽,一代術數名家對此次戰事的預測,以及徐州城百姓將來的存亡。
見到吳悠之前,閔少頃和馬峰都認為這該是個仙風道骨的仙人,至少看起來有一股不可直視的威儀。但見到之後,才發現不過是個普通的老頭,一身風塵僕僕的顯得有幾分疲累,幾個隨從看起來也都很普通,隨從中竟然帶有女子,且好似一婦人,令他覺得新奇,難道這吳悠是假的?又或者傳言失實,其實這吳悠是個貪圖美色的世俗凡人?
“徐州太守閔少頃,見過國師。”閔少頃上前行禮。
吳悠抬頭看了他一眼,想起身,卻發現腿好像不聽使喚,也就很不客氣地繼續坐在椅子上,手上端著熱茶道:“不必客氣了,閔太守,坐坐坐。”
閔少頃臉色尷尬地看了馬峰一眼,再看看吳悠身旁立著的幾個隨從,他反而覺得那幾個隨從更有氣勢一些,連那婦人,也比這個國師有威儀的多。
“國師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儘管閔少頃已經在懷疑這國師是個冒牌貨,但他還是畢恭畢敬說道。有時候猜測可做不得準,如果來者真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反而會讓他別有懷疑。
“沒別的,就是路過這裡,順道進來看看,準備小住幾日。”
順道而來?還小住?這國師到底是要去哪裡?這些都是問題,但閔少頃又覺得這些問題不太好問,應該是涉及到朝廷的機密。
但也不用他問了,緊接著外面進來一個山羊鬍的老頭,一進門便叫囂道:“喂!到底給老夫安排的住所在哪?老夫旅途勞頓,想休息片刻都不成?”
閔少頃一愣,這應該是吳悠的隨從,隨著吳悠一起進城的,怎好像反客為主一般?
閔少頃看了吳悠一眼,吳悠卻在抬頭打量他的一個年輕隨從,而那年輕人臉上尷尬地笑笑。緊接著所有人都望著閔少頃。
“這個,閔太守。”那年輕人說話了,“也沒什麼可隱瞞的,這位說話的,便是當朝右相,袁相國是也,而在下,正是前鋒將軍劉愈,在下身旁的乃是吾妻徐氏。這次我們前來的目的,是送敏郡主入淮南,順帶還帶來新皇的口諭,不日內鑾駕抵達徐州!”
閔少頃和馬峰當下立起,一臉的驚慌失措。(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夜泊秦淮
六朝風華,十里秦淮。
秦淮河之畔,便是六朝古都建康城。
最後以建康城為都城的是曾經短暫而立的淮朝,距今已過三百餘年,江南從此也稱為淮地,至於淮地的稱謂是源自於淮河,還是秦淮河,眾說紛紜。
三百年間王朝幾經更迭,基本確立了長安城為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建康城,作為江南的第一大都市,幾次被設立為陪都,依舊矗立在江水之南,絲毫不減繁華。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順著江水南下,途徑建康城的貨船,很少有不在建康城夜宿的,畢竟這是一座繁華的都市,像是蒙著面紗嬌羞的少女,客商們行天下,都想一睹秦淮的風月。
從江水逆流外秦淮而上,江水兩旁逐漸升起聚攏而立的小樓,從零散,再到三三兩兩,繼而河水中的船隻也多了起來,高聳的建康城城牆斑駁而古舊,在城牆下,小樓、古亭、木柵、貨船和畫舫相映成趣,黃昏落日之下,那些張燈結綵的畫舫也即將開始一日的忙碌。
劉愈立在船頭,手按在腰間佩劍劍柄之上。君子佩劍,在這時代也不會顯得突兀。望著兩岸,劉愈也不禁感慨,即便是在城外,江南的繁華已不在長安城之下。
此次袁博朗作為朝廷的使節,將公開進入淮地,商議以城池易敏郡主事宜。而劉愈作為密使,將化作商賈,與化作商賈之婦的徐軒築秘密進入淮地。佈置情報網的同時。伺機刺殺淮王。情報顯示。淮王對淮地治安很自信,經常獨自出行,正就給了刺客以可趁之機。
“淮地繁華,自古如此。”
一個年輕的公子哥走出來,與劉愈並肩而立,感慨道,“方兄乃是北方人,習慣了北方山野間的厚重。這江南就好比大澤國。這秋末還好些,若是碰上四五月連陰雨的季節,行船在江上,連兩岸的亭樓都看不清,瑩瑩繞繞的,才顯水鄉之城。十里河畔,這外秦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