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邊。不然的話,你手中的權力,會被那些文官不斷掛在嘴上,為父以前就常吃這虧,你要引以為戒!”
劉愈聽出來這是出自關心,心有感激點點頭。
“你姐姐和你小外甥,不會隨為父回家鄉,會在長安城暫住些日子,你要多加照顧!”劉兆續道。
劉愈緊忙點頭,這就是說,劉兆已經首肯了劉珏和齊方的婚事,這對苦命的鴛鴦,終於在歷經劫難之後可以走到一起。
“早些回去吧。”劉兆像是下了逐客令,但劉愈知道,劉兆是不想讓劉愈看到他舉家搬遷落魄的模樣,“多娶幾房嬌妻美妾,早些為我們劉家開枝散葉,我們劉氏一族的興衰,就寄託在你一個人身上。可千萬別再走為父的老路!”
劉兆嘆了一句,人也好像衰老了幾十歲。六十多歲的人,回鄉也不能做別的,只能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四章 幾家歡喜幾家憂
定國侯劉兆舉家搬往漢中,定國侯意圖謀反的事也就暫時告一段落。
三月十二,正是春暖花開時,朝廷接連頒佈三道重要的旨令。第一道,定國號為啟昌,立皇后孫小魚。
這是皇家的頭等大事,新皇登基以來,一直在忙著平定叛亂,先是關中,後是淮南。新皇平定天下,一些門面的工夫該做必須要做。
淮王自立為帝定的是隆元,開啟昌隆盛世的元年,而新皇的國號這層意思更明顯。不管是新皇,還是身死的淮王,在訂立年號上都是以民為本,準備治理天下,而不是想的徵南討北。這也更容易為普通百姓所接受。
第一道指令剛下還不到半天,第二道封賞戰時有功人員的聖旨也即時公佈。
前鋒將軍劉愈受封武義侯,食邑六千戶,晉升為上將軍;討逆大元帥柴錦,封臨清侯,食邑三千戶,加安前將軍。除了這兩位首功人員,齊方受封雲金將軍,霍病受封少武將軍,瞿竹受封安業將軍,藍景受封東寧將軍,楊烈受封南蘇將軍。
除了這些功勞卓著的將領,其他的將領也多有提拔。另外還有鎮守後方的長安防司衙門總統領李糜,被晉升為五威將軍,統領長安東水大營。
藍景直接晉升為兵部尚書。
武將為實權的兵部尚書,這在大順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主要因為藍景跟藍和的關係,這次藍景為兵部尚書也是右相袁博朗一力推薦的。
左相和右相意見達成一致,在六部中。也就很少有人能提出反對意見。閔少頃也沒敢多提。
在文官方面。閔少頃和馬峰居了首功。令朝中非議之聲不絕,二人晉為六臺衙門幹事,也就等於是進了內閣。而在其他人員上,負責大後方長安城事務的隋乂從正三品京兆府尹變成從一品京兆府尹,官職沒變,只是官階漲了,這令他似乎不太滿意。按照隋乂的想法,這次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怎麼也會將他調個某部的尚書乾乾。
這次賞賜有功人員,基本秉承的就是有獎無罰的原則,無過便是功,如此一來整個長安城的官場都好像喜氣洋洋的,連同那些之前攙和鬧事的皇子,在爵祿上也有增加,尤其是信竹君蘇碧,她的封地增加了一倍,再加上柴錦的三千戶食邑,足以建立一個國中國。但她似乎也沒打算請旨就藩。到自己的藩地當個土皇帝。
第三道聖旨,開科取仕。
因為在之前朝廷已經下旨召藩王和藩主入京。這一年的除暖花開的情況跟前一年十分相似,只是更換了天子,天下也經過半年的動盪之後平定了下來。學子們也沒想到這麼快又有機會進入京城參加考試,而這次的開科,是為新皇選拔人才,在錄取進士的名額上有顯著增加,所有的學子都明白這是何等的好機會。
但實際上,這次考試的報名情況卻不如往常的科舉,因為天下動盪,很多學子都流離失所,而這次考試又限制了淮地的考生,使得這次的考生規模有大幅度銳減,儘管如此,進京的考生仍有七八千人。
在此時,劉愈突然辭去六臺衙門的差事,突然間好像要遠離朝局,只是掛著前鋒將軍和上將軍,以及武義侯的名銜,賦閒在家。大多數的朝議他也無須參加,只是在商貿司的事情上,他還會偶爾呈遞奏本。
商貿司在這次的平叛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組織長安城周圍的商戶募捐軍資,運送軍需,近乎都是韓升和隋妤兩個人協商辦理,因為韓升已經明擺著要辭官回鄉,隋妤又是女子,因而在這次平叛結束後,兩位有功人員沒有受到封賞。但在商貿司的特權上,進一步得到鞏固。
商貿司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