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對反應。
勝仗沒有懸念,在天兵降落建康城的時候結局就已經註定。
此時尚在揚州城的新皇蘇彥和前鋒將軍劉愈,也在等待前線的最新訊息,他們不為勝利擔憂,最關心的自然是淮王的死活。
前線帶兵的第一線將領是霍病,霍病是神兵部隊的總司令,在降落到建康城之後,又是他第一個登上城樓,將頑抗的定昌門守軍擊潰,開啟城門迎朝廷軍入城。然後他又率兵殺向了淮王的皇宮,與民眾一起用滾木撞開了淮王宮的宮門。
朝廷軍後發渡江的大軍以騎兵為先,率兵將領是齊方和張無諸,所率的都是新軍士兵,這些新軍雖然在作戰經驗上尚淺,但畢竟有強大的火器作為後盾以及無比自信的信心,這些士兵自從上了戰場就不知道失敗是何滋味,心高氣傲也就無可畏懼,正是打頭陣部隊的必備心理。城中防禦力量的掃除基本是由打頭陣的新軍完成的,他們為後續部隊開啟了道路。
之後便是藍景所率的御林軍配合女軍副帥徐菜花所率女軍所組成的中軍,他們進城本來最初的目的是助打頭陣的新軍站穩腳跟,但中軍進城之後,城中淮軍的反抗已經近乎零星,因而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救火之上。也許正是因為中軍中那些女兵的存在,令百姓更覺得朝廷軍可以依託,就算是婦孺,也有勇氣拿起水桶配合著女軍計程車兵來打水救火。城中可以迅速在一夜之間安定下來,中軍將士功不可沒。
最後便是柴錦所率的以徐州城兵將以及御林軍、新軍等一系列雜牌軍所組成的後軍。後軍的目的其實也就是斷後,防止淮軍從兩翼打擊,截斷朝廷軍的後路。事實上淮軍並未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因而後軍的意義也就不大。後軍的最大意義反而變成是為討逆大元帥柴錦獲得戰功。柴錦上戰場,是由劉愈背後挑唆,由柴錦本人主動請纓的,新皇鬼使神差地也就答應了。然後柴錦很興奮地便乘坐著朝廷軍一方少有的幾艘大船過了江,進了城,匆匆忙忙走了個過場。
到正月十六天明,江面上到處可見船隻,過江南下的船為多,有很多船隻也是從江南邊收繳過來的。新皇在劉愈和瞿竹、徐軒築等將領的陪同下在江邊大營裡等待著訊息,等見到了霍病趾高氣揚的身影,劉愈心中也稍微安定下來。
霍病是絕對的先鋒,身上一點傷都沒有,整個人也很乾淨,好像是換過衣服才來的,霍病被人扶著上了岸,正要吹噓一下自己的功勞,劉愈馬上迎上前去,問道:“淮王現下身在何處?”
“淮王?”霍病一愣,“我怎麼知道哪個是淮王?對,你說那個什麼王我想起來了,在淮王宮有張椅子上,死了個人,他們說是什麼王來著。你們看著我幹嘛?”
整個江邊上,都是朝廷軍中大員,地位尊崇,新皇還在一邊立著,居然要聽一個混小子瞎掰扯,沒一個人不驚訝。
劉愈心說,讓霍病把前線訊息帶回來,肯定是柴錦人生的一大敗筆,作為討逆大元帥,雖然嘴笨了點,但由他自己親自來說也比不著調的霍病好很多。攻破建康城,連淮王的生死都不能第一時間知悉,劉愈心中惱怒異常。
好在霍病的身邊還有連乎生,連乎生要明理和懂事的許多,在新皇蘇彥和這場戰事的總指揮劉愈面前,事關整個後方的安定和下一步戰略的佈置,他知道什麼是該說什麼是不該說的。
“回皇上,劉將軍,淮王被證實已死,屍體尚留在他自己的龍椅上,柴將軍下令不許挪動,等皇上和劉將軍親自發落!”(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六章 滿城烽火(下)
淮王算不上一代梟雄,最多算是一個失意的政治家。但他還是選擇了一種悲壯的方式,死在了他自己的龍椅上,完成他畢生所求。
劉愈親自進建康城淮王宮證實了淮王的死訊,龍椅上的人,的確是曾經見過的那個高高在上的王者。連死去的方式也帶著一股威嚴,雙手扶在龍椅扶手上,好像睡著了一般。
“劉兄,沒問題吧?”柴錦走過來,試探著問道。
柴錦說話的語氣古怪,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將淮王藏起來,找個假的出來還怕人找出問題。
“沒問題。”劉愈嘆口氣,道,“將淮王的屍首裝殮一下,等候皇上的旨意。”
關於淮王,劉愈也沒想好怎麼處置,這樣的逆臣又是藩王,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個是低調,隨便埋了,要不為收買人心將淮王以王爺的規格殮葬。其實人死了都已經無所謂了。劉愈更想知道一些調查不出來的事情,比如說楚王蘇哲去了哪裡,禮部尚書錢回到底有沒有來找過淮王等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