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第2/4 頁)
一個來回,路上被夾著腳,那就等於是失敗了。最後比比誰過了竹竿的人多,那就定了哪邊獲勝。如果有一樣多的,比的就是速度。
知道了比試專案,劉愈回來問了一下佤族、越族和安族的族長們,得到的結果很不出意外,三個民族都沒玩過這個,現學現賣的話顯然難以取勝。
劉愈最後嘆口氣道:“那我們就找八個人,隨便比比,輸了就當是練兵了。”
越族達求和佤族、安族的長老對望了一下,也沒別的辦法,只好點頭同意。然後各自部族都選出兩個人,而劉愈也從自己背後計程車兵當中找了兩個看起來身手敏捷的,來參加這場比試。
比試在萬眾期待中開始,負責打竹的是擅長這項比試的小民族黎族中人,而他們眼睛被蒙上,他們要根據鼓點的節奏來打竹,如此一來會防止有快有慢偏頗情況的出現,只要鼓點一致,那對各方來跳竹的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南苗的人先上場,八個清一色的男子,身姿矯健,第一個上場便快速透過,然後一個個輪流透過,八個人竟然全部沒有被夾著腳,而所用的鼓點,不過是九十九下。
登時其他人開始有壓力了,看來這場南苗是不獲勝也不行。
之後相繼出場的北苗和白族,都是以很狼狽的方式結束,能過竹竿的不過一二人,完全是陪練。到了越族這面,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最後只過了三個人,而劉愈的兩個士兵竟然全部透過,他們快速透過的方式還是引起了圍觀之人的叫好。劉愈心說這些兵蛋子還有點本事,是自己小瞧了他們。但劉愈也知道自己人那邊也難以選出來八個一個不出問題的,本來這比試就是熟能生巧的。
最後,輪到中苗的人出場,他們出場前,連劉愈都覺得這場比試不會有什麼“懸念”。但在中苗八名穿著統一服裝少女,搭著肩膀站成一排出現之後,劉愈才改變了這想法。
中苗的少女,一個個都是妙齡,穿戴節日服飾,看上去喜氣洋洋的。鼓點一開始,她們便好像是連體嬰兒一樣,進退有序,每一個動作都是整齊劃一,而她們的動作也比剛才南苗的男子更加的優雅,過竹以腳尖點地,快而輕盈,旋轉轉體來過一些細窄的竹排,在竹上一蹦一跳的好像在表演一場唯美的舞蹈。她們沒有一點失誤,很快便在竹排做了來回,而鼓點不過才數到七十二。
一場無懈可擊的表演結束,南苗的人坐不住了,紛紛站起來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著中苗的八名少女。南苗沒想到自己會敗,還敗的這麼冤枉。
而劉愈在一旁看著則有些幸災樂禍,南苗的主場局居然會被中苗所取勝,這是一種很大的諷刺。而劉愈更從八名少女跳竹的舞姿中看到柳麗孃的身影,場上八名少女的舞姿跟柳麗孃的鼓舞一脈相承,劉愈想,雖然柳麗娘沒出場,但她還是教出來八名少女來完成這場比試的完勝。
“第一場比試,中苗人勝,可有異議?”
諸方的人一一開口表示沒有異議,就連失敗的南苗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然後八名少女下場,劉愈注意到有個中年婦女在對這八名少女做手語讓她們離開,此時劉愈才知道原來這八名少女是聾啞人,怪不得能在一起發揮出如此的默契性。
中苗人旗開得勝,其他四方人都感覺到壓力,因為中苗自己還有一局,他們就等於有兩分在手。如果不能在其他三場比試中全部狙擊中苗,那中苗很可能以三分的絕對優勢來獲取大理老的位子,而其他各方也撈不到任何的好處。
此時,第二個提出比試專案的很重要。就在各方沉默沒人願意當出頭鳥時,北苗的人走上前,率先把他們的比試推了出來。
“搶花炮!”
比賽專案一宣佈,下面又是一片驚呼。因為這又不是苗人所擅長的專案,也就是說,今天北苗和南苗都沒有提出苗人所擅長的比試專案,而是“投機取巧”。
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北苗和南苗所擅長的,中苗也必定擅長,這種沒把握勝的事他們不會去做。
但相比於南苗的狡詐,以技巧性很強的跳竹竿來比試,北苗的比試專案則顯得很沒技巧性,更多的是比試團隊協調性。
其實搶花炮,說到底,跟橄欖球差不多,不但要能拿到球,還要護住球,透過傳遞和團隊協作,把球送到特定的地方才算贏。而在比試中,各方各出十個人,完全是一場亂戰,很難說誰會更有優勢。(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一章 送上門的勝利
搶花炮一片混戰,誰能笑到最後不好說,但至少是各家都有機會。因為搶花炮場面過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