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4 頁)
河山,要粗獷就粗獷,要荒涼就荒涼。就連天上飄的幾朵雲跟幾根枯樹也那麼有味道。(攝影師:“不懂了吧,這叫攝影角度,這叫構圖,還有後期的完美製作。”)
總的來說,前半部連雲寨那塊地方是非常的不錯。但是,後面的京城就簡陋點,竟然與前面出現的小鎮子,沒什麼太大區別。大概是不能與前面在顏色反差上太強烈,還是要前後呼應,總之相府和皇宮有點簡樸過了頭,需要改進。
希望十年以後的西部大開發,能夠有規劃的進行,特別是在影視基地附近還是不要造太高的建築比較好。難道不知道什麼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嗎?雖然模糊,但我還是在小顧賞高粱花的那段看到了背景裡的高壓電纜,經過高人指點後才知道原來連雲寨是用電的。
演員
十年,不長也不短的一段時間,可以讓一個人成熟,也可以讓如花的容顏老去。“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些話,應該是任誰也明白的吧。所以,在這裡指定演員顯得很沒意義。
雖然鍾gg的顧惜朝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少在我心裡已經與孫興版的楊逍等同了。而且我也知道鍾gg駐顏有術,相信在十年後,他依然是風采依舊。但重拍不是重複,就像有人說的,如果有來生,希望擁有的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是今生的重複一樣。我還是希望有另一個演技出眾的演員來詮釋這個角色。
鑑於蘇版的《倚天》,我堅決反對選角時出現張鐵林之流。當初,我一見到是他演的楊逍,馬上把蘇版《倚天》列在堅決不看的片子中,同時鬱悶了好久。不是演員個人的問題,而是位置的問題。大象能變成猴子嗎?如果選角的人能懂這個道理,就不出現山大王版的楊左使了。在十年後,我也不希望看到山大王版的小顧。(不過小7的職業本來就是山大王,可我不希望看到山大王版的小7。)
造型
武俠劇中造型的問題一直是大問題。雖說真正的古人一般都是頭上頂個包,絕對不會出現什麼離子燙、泡麵頭、長波浪,但頭上頂個包的造型實在是滿足不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所以對於髮型的設計大開方便之門,全染、挑染、離子燙、長波浪變著花樣得來。無論怎麼樣吧,最終的落腳點一定要是一個字“帥(女性自動替換成‘美’)”,絕對不可以追求了形式而忽略了內容。造型是要用在演員身上的,與人不合適,再漂亮的行頭也白搭。
小顧在劇中的一身青衣是最成功的一個造型,後來換的幾件都不及前面青的那件來的瀟灑。(我就奇怪了,怎麼我喜歡的都是穿青色衣服的角色。小顧、楊逍、常言笑。)寬袍大袖,雖然打架的時候我覺得不太方便。(萬一掛上個樹枝、桌角什麼的,還有打不過想跑的時候,被人一把抓住,豈不是要欲哭無淚了嗎。)不過,套用一句以前看到的話,“我就是喜歡看他騎著馬,大袖子飄啊飄啊的樣子。”美形就好,不是嗎?
雖說故事發生在古代,佩飾的造型太聳動也不太好吧。息紅淚,你頂個牛角脖子不累嗎?就算你是武林第一美女,這樣也未免太招搖了。學學人家晚晴,頭上連根釵子也沒有,頭髮也沒什麼花樣,多樸素。(你看,連小顧頭上也插了根彎彎的髮簪,小7頭上也編了好幾根小辮子呢。)
原著與改編
由著名武俠書改編而來的武俠劇都不可避免的面對著如何把原著重現的問題。文字的表達與電視中運用的鏡頭語言是不一樣的,這又一定會帶來改編。(‘小李飛刀,例無虛發。沒有人知道飛刀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導演:“你都不知道,叫我怎麼拍,又不是變魔術,人家不就是要看發刀嗎?)如何能保持住原著的原味又有所創新又能讓人眼前一亮,但自始至終這都是一對矛盾。最好的例子是《武林外史》,一個白飛飛,一個朱七七,簡直要讓原著派和電視派大打出手了。
《逆》的原著風格太過壓抑,包含了太多的背叛痛苦,文字上的表達帶有了讀者們的想象,感覺還不錯。但是電視是視覺語言,如果真得這麼拍,恐怕就太沉悶了。比如《逆》書中息紅淚收服尤知味說的那一段烹飪雪貂尾的情節非常的精彩,雖然是幾乎一樣的臺詞,但在劇中小顧和尤知味說起來效果就沒有那麼好了。
《逆》可以說是半原著半原創的作品,整體風格不錯,就是在臺詞上有時不夠地道。想表現江湖人的不拘小節,但是“晨昏一叩首,早晚三炷香”這個聽上去好像就是有點精神不正常的感覺了。老婆娶回去是用來寶貝的,又不是牌位,什麼“晨昏一叩首,早晚三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