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既回!
算一算日子,周鼎離開崑崙山谷已有五個多月,離開牛頭山也接近三個月,是時候回去了!
有念於此,周鼎抱拳拱手道:“晚輩出來的日子太久,眼下歸心似箭,就此告辭,張真人,咱們改日再會!”
張三丰抱拳回道:“如此也好,待老道治好了三徒兒的傷勢,定會到牛頭山拜會小友,屆時,咱們一起去你隱居的山谷,看看我那徒孫無忌!”
周鼎抱拳道:“既如此,晚輩在牛頭山恭候真人大駕!告辭!”
……
此時此刻,牛頭山的眾人,正盼星星,盼月亮的盼著周鼎回來!
隨著南方各地烽煙四起,湖廣的難民越來越多,張定邊幾人商議:主公留下的糧食非常富裕,咱們是不是繼續招攬難民,一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二來,可以擴大勢力。
周鼎並不瞭解古代的情況,因此,留在溶洞中的糧食,全都是優質的大米,周鼎認為:只給百姓吃米飯,沒油沒菜的,已經是非常寒酸了!
元朝土生土長的張定邊這些人,卻不會這麼想!
這年頭,老百姓怎麼可能天天都吃白米飯?就算是地主的家裡,也很難頓頓都吃白米飯。
當時正值九月,牛頭山上還有很多種口味不錯的野菜,些糧食若是配合野菜食用,就算是再來一倍的人,也是綽綽有餘!
張定邊、蘇大虎、朱志山、呂明,魏友成,徐耀祖六人覺得此事可行,於是乎,派出了一些青壯,四下散播牛頭山收攏難民的訊息!
頭一個月還好,零零散散的總共來了兩千多難民,六個人甚至發愁招來的人數太少!
到了第二個月,訊息徹底的散開了,幾乎半個湖廣都在傳:去了牛頭山,糧食吃不完!
一百人,二百人,三百人,五百人,八百人,難民與日俱增,一天比一天多,到了十月末,牛頭山的難民數量,已經突破了三萬大關!
十月末,已是深秋,到了這個時候,不僅糧食不夠用,連野菜都沒有了!
單單是這三萬人,咬緊牙關,省吃儉用還能糊弄到主公回來的日期。但,那是不可能的!
‘去了牛頭山,糧食吃不完’這十個字,不知道是誰傳出去的,威力堪比核彈,對難民的殺傷力太大了!
對於難民來說,牛頭山是他們心中最後的希望,是以,每天都會有上千的難民滿環希望的趕到牛頭山!
第七十九章:擴編護衛隊(兩千五加更)
看著絡繹不絕前來投奔的難民,張定邊等人強裝笑臉接納,心裡苦的如同割破了膽汁!
拒收?
能拒收嗎?
難民們最後的希望破滅,他們一定會跟你拼命!
就算哪些被接納的難民,也會因此猜測:山上的糧食,是不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是不是馬上就要沒了?
這種想法一旦產生,他們會怎麼辦?
為了生存,什麼事都乾的出來!
苦逼的魏友成和徐耀祖,每人都掰著手指頭算計,今天又來了多少難民?今天的糧食每人分多少?
六個人真心的後悔了:咱沒長哪麼大的腦袋,幹嘛要戴哪麼大的帽子?
大家每天都期盼著:主公快點回來吧,再不回來,我們真的撐不下去了!
山上的難民越來越多,每人分到的糧食就越來越少,到了後來,僅僅夠喝幾碗稀粥!
後來的哪些難民還好應付,這些人餓怕了,哪怕是喝碗稀粥也很高興,最難應付的,是原來的那些難民!
他們的情緒很大!
周鼎曾經明確表示:青壯每人每天二斤糧食,護衛隊員三斤,當官的更多!
底下的人紛紛抱怨:你們這些當官的,把我們的糧食分給別人,我們可以忍,這事等周先生回來再說!但是,你們總得讓我們吃飽吧?
張定邊等人自知理虧,只能好言相勸,讓大家忍一忍,保證主公回來之後,欠的糧食一分不少的補給大家。
自從進了十一月,他們六個人,每天都有個人到關卡處等候周鼎,其餘的幾個人則強裝笑臉,留在山上和護衛隊計程車兵同吃同住,只要護衛隊不亂,其他的難民都容易應付。
也曾有人提議:乾脆下山搶上一次,這個餿主意很快就被集體否決!
大家都知道:主公對這支隊伍抱以厚望,絕對不能讓這支隊伍淪為土匪,那樣的話,我等有何面目再見主公!
周鼎踏上牛頭山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