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頁)
和老三,頭腦稍微聰明一點,在很早以前,田秀才便對老大和老三頗為偏愛,田秀才的老婆偏心的更加離譜。
田家老二品行淳樸,腦子比較笨,認死理。
老二認為,即便是分了家,也應該孝敬爹孃,友愛兄弟,老二家的媳婦,是一位心底善良,‘在家從夫,出嫁從夫’的傳統女人,認為丈夫的做法是對的!
分家之後,老二依舊幫著爹孃種田,幫著兄長種田,幫著弟弟種田。
慢慢的,爹孃藉口年紀越來越大,不想下田,隨後,老大在城裡找了一個帳房的工作,沒空下田,再後來,老三藉口身體染病,不能下田。
老二帶著僅有十歲的兒子,幫著這一大家子種地!
幫不過來的時候,老二想找老四幫忙,老四的態度非常堅決:“二哥,咱們已經分家了,搭把手可以,但是,人家自己都不動手,你這麼做,是不是太傻了?
咱家一共五十畝地,爹孃留下十畝最好的水田,大哥和三哥,每人也是十畝上好的水田,我們兩個呢?每人十畝坡地,趕上雨水足的年頭,能有人家七成的收入,趕上乾旱的年景,繳稅之後所剩無幾!
你年年幫他們種田,他們給過你一斤糧食嗎?別說給,就算你去借,能借出來糧食嗎?
你帶著十歲的兒子幫著別人種地,別人家的兒子,卻像個少爺一樣,養尊處優!”
老二當時罵老四:“大哥家的侄子正在讀書,都是兄弟,哪來這麼多的計較,你不願意幫;拉倒,莫來管我!”
老四憤憤的離去:大哥家的兒子要讀書,你的兒子不要讀書嗎?
時間久了,老二家越來越窮,一年到頭揭不開鍋,就這樣,磕磕絆絆的過了八年,大兒子已經十八歲,大丫頭十六,小兒子十四,小女兒十三。
一家人六口人,人人穿的破衣爛衫,擠在兩間破草房內,靠吃野菜度日
而田秀才夫婦,老大,老三家的人卻認為:老二過的這麼窮,是因為自己不爭氣!
去年冬天,老二上山打獵,不小心摔斷了腿,向爹孃借錢治腿,爹孃不借,向兄弟借錢,兄弟不借!
為什麼不借?、
因為他們知道,老二還不起!
即便如此,老二也沒有埋怨父母,沒有埋怨兄弟,他的腿瘸了,只能依靠兒子,女兒,挑起養家的重擔。
即便是這樣,今天春天,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依舊要求老二家幫忙種田。
老二第一次有了怨氣,我都成了瘸子,怎麼幫你們種田?
老大說了:“你瘸了,你不是還有兒子嗎?”
老二傻乎乎的,竟然真的想要兒子去幫他們種田,老二的兒子怒了:
“大堂哥二十二歲,連兒子都好幾歲了,怎麼不來種田?三堂弟十七歲,已經娶妻生子了,怎麼不來種田?我幫你們種田,我欠你們的嗎?”
老大、老三一直表示:“你們一家讀書不行,就該幫我們做活,就該給我們當牛做馬,等我們的兒子高中,你們也有光彩,你們竟然想撂挑子,反了你們!”
老二兒子的態度非常堅決:就算說破天,也不會白給他們種田!
老二拖著一條殘廢的腿,在家裡怨天恨地。而老大和老三,甚至是田秀才的老婆,動不動就來老三門上大罵一通,罵他不孝,罵他教子無方!
老二摔斷了腿,家裡的錢花了一個精光,去年沒給爹孃送養老錢。
因為老二的兒子不給他們種田,田老太太來到老二家,抓走了老二家裡唯一的財產,四隻老母雞!
經此一事,雙方反目成仇!
周鼎問道:“田家老四過的怎樣?”
老漢回道:“老四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是個明白人,本身也非常能幹,家裡的日子過的很紅火,逢年過節該給老人的東西一樣不少,是村裡有名的孝子!”
二人謝過老漢,離開田家村後,周鼎問道:“靈兒,你覺得,這一家的事,誰對誰錯?”
靈兒氣氛的道:“自然是老大、老三的錯,他們怎麼能這麼壞呢?田秀才也不對,都是自己的兒子,怎麼能厚此薄彼呢?”
周鼎搖了搖頭:“非也,非也!“
靈兒問道:“鼎哥哥,你的意思,不是老大、老三太壞嗎??”
周鼎****:“老大和老三,害過別人嗎?”
“沒有!”
周鼎淡淡的道:“這就說明,他們不是天生的惡人,直到現在,這兩個人也不會覺的自己有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