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真刀真槍地鍛鍊隊伍,結果某城市足球隊拿出不欺負弱小的“君子”風度,比賽中頻頻“放一馬”,導致對方大為反感,對方領隊很不高興地說:“送我們其他禮物可以,但以輸球為‘禮’,這是諷刺我們!”二是1978年以前,“發展足球運動,增強大眾體質”的“健身球”,“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感情球”,“寧失一球,不傷一人”的“良心球”,乃至“寧可技術上輸,不可政治上出問題”的“政治球”等各式各樣的“變種球”在中國足壇上大行其道。
這,就是中國足球假球遙遠而模糊的身影。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
時間:1994年到2001年十強賽出線
中國足球,在15年前甚至更早前,價值標準就錯了,那句“中國足球就算是面‘破鼓’,那也留著自己捶,用不著別人出手”生動地說明,我們把足球當成愛國主義的面子,拒絕承認全球每年生產出10萬億美元的足球產業。在中國經濟試圖跟世界接軌時,由於足球專案的特殊性,它卻徹底與世界脫軌,而且為脫軌找到神聖的理由。
中國假球,不是從尤可為、王珀、許宏濤開始,也不是從1994年開始,很早以前它就始於中國體育、中國文化,甚至中國人性本身。那時假球橫行,不僅外戰時“為國爭光”,甚至內戰時,也都打著高尚的名義。
我們還是忍不住從久遠的事實,來述說中國足球假賭黑的來歷:
1983年第5屆全運會決賽,北京對廣東一戰就是最早引起公憤的“問題球”。當時河北3比0大勝北京,0比1小負廣東,規程規定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等的情況下,先比較90分鐘內進球總數。河北隊進球總數已經定格為3個,領先於廣東的1個,領先於北京的0個,出線在望,除非京粵打成4比3以上。可北京和廣東的比賽開始後,雙方不謀而合地展開猛攻,連中後衛都長時間在對手禁區*門,絕不回防,打成北京4比3領先廣東後,兩隊又都不進攻了,連中圈都不過,最後雙方的進球數果真是4個,河北出局。因為,河北是小省。
總被人高馬大的紐西蘭、伊朗隊欺負,為強化頭球,中國足協於1985年規定,聯賽中凡頭球和角球破門的多加1分。當時提前3球大勝對手的北京軍區隊本該出線,可是山東跟大連90分鐘內居然打出6比5高分,幾乎個個都是頭球。充滿喜感的是,有時候明明一腳可破門,隊員卻要挑起來(甚至對方後衛幫忙挑起來)頭球破門。最後優勢大好的北京軍區隊被淘汰。
一個驚爆的事實是,因為目睹假球,剛剛當選中國足協主席的袁偉民甚至辭職了。
“遼寧山東是一家,2比2平進前八”,這個著名的句子始於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由於規則漏洞,如果遼魯踢出勝負,輸了球的一方就要被淘汰;如果打平0比0,遼寧被淘汰;打成1比1,遼寧隊與上海隊要抽籤決定誰出線;打成2比2,則遼魯雙雙出線。比賽開始後,國家隊中衛鎮守的防線竟在5分鐘內讓對手打出4次單刀赴會,國門傅玉斌面對來球飛起一腳,卻踢了個空,讓球滾進去了,黃崇帶球闖入無人之境,得分全不費功夫……果然2比2。
當時袁偉民就坐在看臺上,看到傳說中的事情就在眼前變為現實,全然不顧公平競賽原則,憤而離席,一臉怒氣回到大本營。不久之後,年維泗就接替袁偉民上任了,據說就是因為袁偉民處罰這兩支球隊後,承受了太大壓力,提出辭職。袁偉民是之後幾年才重新回到中國足協主席位置上的,但已變了一個人,對足壇黑幕已經無能為力,所謂主席,只是一個名義。
15年後,當袁偉民面對臭名昭著的“11比2”和龔建平的冤死,不僅不作為,還壓制了浙江局上交的材料,一定是想到了15年前遼魯2比2那一幕。
袁偉民在龔建平案中的不作為,之後我們會詳細敘述。創造女排輝煌,以鐵膽銅心馳名疆場的袁偉民,最終屈服於猥瑣的中國足球。中國足球就是這樣深不可測,你從不會聽說某省長為該省排球或羽毛球名次打招呼,但一定聽說過很多省市領導暗中斡旋,因為足球牽動的東西太多了,它才是真正的第一運動。
袁偉民不是被足球弄成鴕鳥的,他是對足球背後的強大勢力無可奈何,這是他的痛,也是體制上存在巨大漏洞的中國體育的失敗。
所謂“堂口”就是這樣,是青木堂跟赤焰堂的關係,是銳金旗與巨木旗的關係,一邊稱兄道弟,一邊暗自角力。現在想來那是一個還有稍許可愛的時代,至少相信人情和麵子。其實1987年看臺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