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個系統的不同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定性性質,以及由此決定的整個系統總體的運動狀態”,把工程控制論定義為“研究控制論這門科學中能夠直接用在控制系統工程設計的那些部分”。
花費了三年時間,錢學森把他對於工程控制論的見解,用英文寫成30多萬字的《工程控制論》。1954年,署名“Tsien, ”的《Engineering Cybernetics》(即《工程控制論》),由美國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部開創性的、奠基性的著作,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關注。1956年蘇聯出俄文版《ТЕХНИЧЕСКАЯ КИБЕРНЕТИКА》,1957年*德國出德文版《Technische Kybernetik》,1958年中國出中文版。這部著作獲1956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57年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第一屆理事會推舉錢學森為首屆理事長。1980年,錢學森又與宋健等人共同完成了中文修訂版。
錢學森嶄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他不僅是一流的導彈專家,而且一旦轉向其他領域的研究,他依然是一流的科學家。
《工程控制論》是錢學森在被監控之下完成的學術專著。欲歸不能,錢學森處於漫長而痛苦的等待中。錢學森不知道這樣等待的日子,何年何月方能結束。
中美在日內瓦的較量
就在錢學森埋頭於工程控制論研究的時候,中美之間的博弈在激烈地進行著……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軍打著聯合國的招牌進軍朝鮮,中國則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軍朝鮮。雖然中美雙方是在“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的名義下交戰,實際上中美兩國成了敵對的交戰國,中美關係緊張到了極點。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美國逮捕了錢學森。
1953年7月27日,隨著《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標誌著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終於結束。這時,中美關係雖然還是那樣的僵冷,畢竟交戰已經中止。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蘇五國外長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以及恢復印度*和平問題。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來到日內瓦,出席會議,象徵著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的地位和身份出現在世界上。在會場,中美兩國代表相遇時,冷漠而又尷尬,沒有握手,沒有寒暄,甚至連點一下頭都沒有,彼此都把對方視為陌路人。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沒有外交關係,但是與英國有外交關係。曾任英國駐新中國的第一任代辦的杜維廉(Humphrey Trevelyan)出面居中斡旋。美國透過杜維廉向中方表示,希望解決在華被拘留的美方人員返回美國的問題。這批在華被拘留的美方人員之中,有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飛行員等軍事人員,還有一批在中國被捕的美國間諜,僅1954年11月23日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依法作出判決的美國間諜就有13人。當時中國也有一批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以及留學生被扣在美國,無法回國。中美雙方都希望解決彼此的被扣押人員。
周恩來認為應利用時機,開闢同美國直接接觸的渠道。於是,6月5日中美代表在日內瓦聯合國大廈進行了首次直接接觸。中方代表為中國代表團秘書長、中國駐波蘭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為美國代表團秘書長、副國務卿、美國駐捷克大使尤·阿·約翰遜,雖然第一次會談只有15分鐘,但畢竟是中美這兩個互不承認、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舉行的大使級會談,成為世界外交史上的創舉。
王炳南有著不凡的經歷,他曾經留學日本、德國。1936年,在西安事變中協助周恩來做了諸多*工作。此後,在1945年的重慶談判中,由於王炳南在國統區人頭極熟,所以毛澤東在重慶期間特地請他擔任秘書。新中國誕生後,王炳南擔任政務院外交部辦公廳主任、部長助理,成為周恩來的得力外交助手。
有一就有二。從6月5日起,至6月21日,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中美代表就僑民和留學生問題進行了四次接觸。
日內瓦會議結束以後,這種接觸改為雙方駐日內瓦領事會談,從1954年7月29日至1955年7月15日,雙方領事共舉行了11次會談。
1955年7月13日,美國政府透過英國政府向中國政府建議舉行大使級會談。中國政府表示同意。雙方派出的代表是老對手,王炳南和約翰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