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過(小妹妹拉達,有時單獨舞蹈,有時和姐姐配合,她是一隻雛鳳!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將來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眾多樹枝在大地裡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他的食糧的供養,而這大地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
卡拉瑪和拉達還只是這棵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雖然卡拉瑪以她的二十二年華,已過了十七年的舞臺生活;十二歲的拉達也已經有了四年的演出經驗,但是我們知道印度的偉大的大地母親,還會不斷地給他們以滋潤培養的。
第五章·佈局與謀篇(4)
《淺談寫作》彭城奔牛編寫
(二)過過渡與照應
1。過渡
文章需要過渡,因為,一篇文章上下要連貫,有必要用句子或段落銜接。文章需要過渡的三種情況:
(1)文章內容轉折的地方往往需要過渡
例如,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是兩個天地的生活,兩個生活環境的變化。兩種不同內容的文章,如果中間沒有過渡,沒有一個說明,上下就不銜接,前後就不連貫,讀者也就很難明白。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裡點出了創作的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有“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程。他先是把前面的內容“無限樂趣”的“樂園總結概括了一下,再巧妙地用下面的一段話和全城“稱為最嚴厲的書塾”連線起來,起到一個承上接下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一段落,前後就沒法聯絡。
魯迅先生是這樣描寫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
(2)論述問題時,由總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總述的地方,往往需要過渡
如毛澤東同志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黨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注;提問過渡,即先設問,不馬上解決。)
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在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的中國,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完全是國際資產階級的附庸,其生存和發展,是附屬於帝國主義的。這些階級代表中國最落後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係,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他們和中國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別是大地主階級和大買辦階級,他們始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是極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國家主義派⑴和國民黨右派。
……
毛澤東同志在正文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情況作了逐一分析之後,在結束語之前,由分述轉入總述之際,用了一個總結式的過渡。
如:綜上所述,可知……
(3)敘述與議論、倒述與順述、順述與插述相轉接的地方,常常需要過渡
比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在開頭三段議論之後,作者要記敘事實了,這中間有一個一句話的過渡:
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
在記敘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