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首先來看巴菲特認為選擇越少越好的第一個理由:選擇越少,決策越好。
可供選擇的越多越好,不錯,但多到一定程度,反而不好。
大家去買衣服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如果同一類的衣服款式太多,品牌太多,我們選擇太多,反而會使我們眼花繚亂,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反而難以選擇。
我自己深有感觸。
我為了上這個電視節目時的形象更好一樣,我就想挑一條最適合上鏡的領帶,結果跑到商場,那些賣領帶的地方,都是一下幾十條領帶擺在那裡,花花綠綠的,什麼樣式的都有,看了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最後看的眼也花了,心也亂了,最後決定乾脆什麼都不買,還用原來那條老的。
我相信很多購物的人都有這種經驗,選擇越多,反而越不知道如何選擇,最後乾脆不做選擇,或者胡亂選一個。
科學實驗同樣表明,選擇太多,反而不好。
一個實驗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個超市進行的,這家超市食品種類繁多得十分出名。
工作人員在超市裡設定了兩個果醬食品攤,一個有6種口味,另一個有24種口味。
結果顯示:口味多的攤位吸引的顧客確實比較多,但試吃的人多,買的人卻不多,只有3%的人購買了果醬。
但是在只有6種口味的攤位吸引的人儘管少,但試吃的人中30%都至少買了一瓶果醬。
這個實驗表明,可選擇的口
64
①[美]羅伯特·哈格斯特朗著:《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第1頁。
味太多,消費者會難以選擇,乾脆不選擇。
可選擇的口味較少,消費者反而容易做出選擇。
可見,選擇並非越多越好,選擇反而越少越好。
巴菲特不是說選股如選妻嘛,選擇婚姻物件時,選擇太多,同樣不好。
為什麼現在社會那麼多大齡青年,很多還是學歷很高、工資薪水很高、職位很高的";三高";白領青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可選擇的太多了,挑花眼了,卻反而選擇不出來了。
相反,他們的父母那一代人,婚姻不自主,戀愛不自由,選擇很少,反而容易做出決定,結婚的比率反而很高。
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你有40個老婆,最後你會發現你你對任何一個都不瞭解。
就像古代的皇帝,三宮六院七十妃,卻找不到一個真愛。
我們要想更好地做出選股決策,首先要主動把選股數量限制在少數股票上。
要想限制選股數量,就要高標準,嚴要求。
很多人在選股時,沒有嚴格的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