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3/4 頁)
金挪用後拿來建造書院的事也裝作不知。
朱由校甚至還直接下旨讓各地總督儘早在當地推行科舉制度,朱由校要讓在大明本土逐步取締以程朱理學取士的方式,但在這些地方則只能複製以程朱理學為取士方式的科舉方式。
因為朱由校的目的就是要讓這些新佔領的人都跟著變成腐儒,變成甘願服從權威的中庸之人。
朱由校並沒有限制新歸附區的百姓的進階之路,並考慮到人口問題也明確規定非戰俘可以不必閹割,但只是禁止與漢人通婚。
按照朱由校的旨令,他們只要完成了基礎的漢化教育並學會說漢話就可以申請獲得帝國公民身份。
一旦獲得這種生活也可以在大明做官做學問做生意。
戶部已經把帝國公民分做了三等。
第一等是當初大明以及天啟初期被征服區域內既漠北漠南以及關外的大明原有子民以及羈縻地區接受漢化後的人。
第二等是原屬於整個漢文化圈即大明原藩屬國的黃種人如朝鮮、緬甸、安南等土著。
第三等則是做出特殊貢獻獲得較高教育和高素質的白人和黑人以及其他人種。
這個等級的帝國公民在大體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細節方面略有不同,比如部院高官以及內閣和各地總督只能由第一等公民充任,而地方正堂官也只能由第一等和第二等公民充任,第三等公民做官只能成為佐貳官,但學術領域除外。
另外,就是不同等級的公民之間禁止通婚,但第一等公民可以納低等級公民為妾,而第一等公民卻不能做低等級公民之妾,一旦違背則直接是死罪。
除掉這些,在福利待遇以及受教育權和私有財產保護方面都是一樣的,具體刑法也只是第一等公民若殺害第二等和第三等公民可以不必為第二等公民和第三等公民償命而已,但也會有流放這樣的重懲,當然第二等公民和第三等公民若殺害第一等公民則是連坐之重罪。
正因為此,第一等公民通常被稱為貴族公民,在多年以後,整個地球基本上就形成了人分三等的格局,在百年後隨著地域差距變化和權力分配不同,三等變成了五等。
但終究而言,原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區域的內公民是最高貴的,包括這個區域內為大明做出卓越貢獻的西南土司們,比如石柱的土家族以及曾經在抗倭戰爭中有卓越貢獻的壯族們,朱由校特旨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民族服飾與風俗。
不過隨著教育普及,他們也開始逐漸變得與漢人無異,甚至還逼得禮部還得幫著他們保護其本民族的文化遺存。
在帝國公民之下的人則是沒有特權的,他們的勞動不會被認同,可以被任意殺害,這些大都是曾經的歐亞各國統治者和貴族或者忠誠的宗教信仰者,當然只要他們一旦選擇歸順也有成為帝國公民的機會。
雖說只能成為第三等公民但也比不被當作人強。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第一等公民最高貴,但限制也有,譬如第一等公民的人不準再從事娼妓之業,尤其不能去以聲色娛樂下等公民。
這也就導致帝國很多娛樂場所都是其他等級公民在賣弄聲色。
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
誰都渴望著自由與平等,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著規則。
猶如古人所言,無規矩不成方圓,將帝國的公民分成三六九等雖說有悖於生命平等之論,但對於追求享受更好的社會待遇與社會地位的人類而言,卻是一個自覺遵守並極力推崇的制度。
在大明以後的歲月裡,每一個人都把這種現象當做理所當然,有為晉升上一等公民而奮鬥終生的,有不嫌貧愛富只以公民等級來選夫擇妾的。
而也恰巧是這種制度讓整個大明這種超級帝國維持的時間變得很長,因為每個等級的公民都在為了自己的特權維護著這個帝國的穩定。
軍事佔領全球三分之二陸地算是比較簡單的事,最難的就是在成為這樣的超級大帝國以後如何成功的建立起穩定的秩序,並使得這樣的帝國長久持續下去。
大明現在做到了這一點,首先透過漢化教育統一主流文明,其次建立公民等級制度,明確每個人類的身份地位,再則確立中央集權和總督負責制使得整個帝國能做到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華夏的文明本就善於管理大一統的社會,甚至為此創造出了郡縣制與科舉制,而如今管理這樣一個超級大帝國也就能做到信手拈來。
帝國秩序建立與完善後,整個大明帝國便開始了快速發展的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