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醫,他們的理論知識並不比現代醫學要差多少,尤其是提出溫病學本質的開山鼻祖吳有性可是醫學史上第一個提出瘟疫是由癘氣所導致的理論,即導致瘟疫發生的是一種物質,而不是因為體內不平衡和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所導致的病徵。
換句話說,吳有性就是將以前治瘟疫如同治傷寒的說法給徹底否定,如同現代醫學的理解,導致鼠疫這些瘟疫的是病毒也就是核糖核苷酸組成的遺傳物質,這些所謂的病毒一旦侵入人體內會寄生於人體細胞利用人體細胞的成分如核酸和蛋白質來繁殖自己的子代。
隨著這些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和蔓延,進而完全摧垮人體。
而傷寒這類即人們常說的風熱感冒不過是人體在冷熱交替的環境下體內穩態失衡導致的結果,也就是說,這類病不是由外部物質引起的,而是自身體質下降引起的病徵。
吳有性最大的貢獻就是突破了對瘟疫的看法,將傳統醫學認為瘟疫同傷寒一樣不過是體內因時所致的理論給徹底否定,並認為瘟疫就是由漂浮在空氣的細小顆粒組成的癘氣導致,從而提出一系列阻止瘟疫傳播途徑的方法。
眾所周知,疫病雖然因其病毒的抗原特異性很強而很難短時間治癒,但一旦能控制住了其傳播途徑和傳染源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疫病的傳染。
吳有性的理論突破就是給大明給了最實際也是最易操作的一個瘟疫控制方法,也給後世一個最有效的瘟疫控制方法,其發明的藥方即便是後世鬧**時都還能發揮出很大的價值,不得不承認若是大明能很好的將這樣的人才利用起來並透過政府的組織力去對抗疫病,沒準也還能再堅挺幾年。
漢有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唐有孫思邈的《千金方》,宋有宋慈的解剖,明有吳有性的《瘟疫論》,可以說,整個華夏在醫學上就沒有落後過,在幾千年的史長河中,所積累的醫學理論和人才並不少,而現在需要的是則是透過朝廷將這些散漫的醫學積澱和人才統合起來,形成一個可以隨時應對各類大型疫病的體系。
但一個可以應對大規模疫病的醫療組織體系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一家醫院的背後肯定得有一所醫科院校和他配屬的醫學科研機構以及政府應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
但一般而言,第一步都是先有一家醫院。
顧三麻子現在被抬進京城後入住的就是大明第一家公共醫院,即皇家第一醫院,朱由校直接成立了衛生部,吳又可擔任衛生部尚書併兼任了這所醫館的正卿之職,也就是說,這家醫館即便是同大理寺和光祿寺等一樣的正三品級別。(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
閒言少敘,顧三麻子算得上是此時此刻最鬱悶的一個人了,此次琉球海戰,算是他最揚眉吐氣的一回,可偏偏也是他受傷最慘的一次。
要知道,擱在他以前當海盜的時候,他一直是被鄭芝虎追著屁股打的,見了鄭氏的船隊就只能躲避,如今卻能利用朝廷的力量將昔日自己不敢招惹的強敵鄭芝虎給活捉了,還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嘉獎聖旨,加封了自己正二品的金吾將軍的武散官,雖說這個金吾將軍也代表不了什麼,但也是一種榮譽。
可是,他顧三麻子哪裡想到此次琉球海戰中自己這邊傷亡損失並不嚴重,但偏偏受傷最狠的就是自己,整個腿部被鐵彈砸得脫了臼,錯了位,連帶著還因為傷口發炎而導致感染加重,燒得他是昏昏沉沉,沒有半點精神。
傷痛倒在其次,讓他更是受不了的是,自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覃博桐再送自己回京後就會回去南京,然後與返回的北海第一艦隊從泉州巡航到津門,並沿途在南京、杭州、臨清、登萊等地招募新兵,同時在舟山、劉公島等地進行演練。
而他顧三麻子卻只能老老實實的待在這所謂的皇家第一醫院裡,當然,顧三麻子並不知道這皇家第一醫院是什麼,他從出生以來就基本上得過什麼病,即便有個頭疼腦熱也是能熬則熬,熬不過去大不了就掛,找郎中都嫌麻煩。
這對待疾病與傷痛的方式在大明很普遍,諱疾忌醫自古以來都存在著,顧三麻子也不例外,在他看來,這什麼皇家第一醫院就是一家很大的生藥鋪子而已,只不過添上皇家二字,似乎是跟陛下有關係,要不然自己這個禁衛軍的傷號也不會免費入住這裡。
顧三麻子聽人說過去皇家第一醫院就跟進青樓一樣,身上的銀元都會花得跟流水一樣,但去青樓雖然花了錢可身心是愉悅的,而去皇家第一醫院除了幾個好看的醫護外,就是又花錢又挨痛受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