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自己兒子,但當慣了守財奴的他也是知道種田的重要性的。
但吳三桂卻潑了他一盆冷水,只聽吳三桂嘆了口氣道:“只怕難啊,朱由校封父親你為遼王,也並非只是現在還不能翻臉,還與他早已有後棋有關,甚至是這顆棋子是他很久前就安插下的,不是,不止一個棋子,如今應該是三個棋子,有這三顆棋子在,我們和韃子當年一樣,難有一日安寧。”
“三顆棋子,哪三顆?”吳襄忙問道。
“東江鎮至旅順、登萊一帶的毛文龍,還有不久前被朱由校派去朝鮮現已控制有數千朝鮮兵且自建藩鎮的袁崇煥,以及如今並未有任何損失的遼東精銳滿桂,這三顆棋子已成犄角之勢,且都對明廷忠心耿耿,日後勝與敗全在能否拔掉這三顆棋子。”
聽吳三桂如此說,吳襄不由得點了點頭,也跟著嘆了口氣:“以你看,我們現在該先作何打算?”
“首先自然是先向朝廷上感恩摺子,理由自然是未能為陛下鞠躬盡瘁,對於受封為王一事是愧疚不已,日後只能兢兢業業為大明守好遼東,且絕不再背離大明,同朝鮮國一樣共擁天朝,然後就是向朝廷索取給養之資了,從入關以來,為避免落入朱由校口舌,我們關寧家對這關內百姓可謂是秋毫無犯,如今何不刮地三尺,積累資財以備他日招兵買馬”。
吳三桂說後,吳襄不由得問道:“這樣豈不是與流寇無疑,到時候朱由校只怕更加痛恨我們。”
“已經痛恨不已了,再加深一層有何關係,我不相信他朱由校會因此派錦衣衛來遼東緝拿我們回京問罪,而且,留下個爛攤子給他去治理,我們也能多安穩發展幾日。”
吳三桂這麼一說,吳襄也深以為是,待兩人一過永平城後就開始大肆掠奪屠殺,燕趙之地的百姓再次遭受罹難。
……
皇太極領著八旗主力趕到了何家堡,當令他驚訝的是,他剛一到,何家堡城牆上卻冒出無數明軍來,且觀其規模不只有五千人,按照范文程帶回的訊息,滿桂部不足四千餘騎而已。
皇太極很驚訝的看向了范文程:“這是怎麼回事?”
范文程也深是不解,支支吾吾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吳襄的關寧軍呢,怎麼遲遲沒有出現”,皇太極惡狠狠的瞪著范文程,范文程嚇得額頭上的汗珠滾落了下來,忙不迭地跪在地上:“大汗請讓奴才把話說完,此件事看來已有變故,只怕機密已經洩露。”
“走,立即回去!”皇太極也暗覺不妙,說著就打馬調頭,也沒心情處置范文程,而這時候,多爾袞跑了上來:“大汗,據探子來報,四周百里外出現大股明軍,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皇太極看了看左右幾個貝勒,還有遠處騎在馬上威風凜凜的八旗兵,他很想直接下令帶著自己的八旗主力直接硬衝出包圍圈,並衝出關外。
但這樣的結果勢必會導致後金實力大損,日後不但自己汗位不保,只怕後金也要回到數十年前只能作為大明附庸的存在,靠著大明施捨過日子。
皇太極咬著牙忍了下來,沒有選擇拔刀高呼,而是將多鐸叫了過來:“你箭法高超,射一封信給城內明軍,讓他們傳遞給大明皇帝朱由校,我們求和。”
“求和?”
莽古爾泰等八旗貝勒都驚呆了眼,范文程也很是不解的看向了皇太極。
代善更是先說話道:“大汗,我們為何要跟著明狗求和,我們現在八旗並未元氣大傷,大不了再與他們大戰一場,也能衝出去!”
“是啊,大汗,自先可汗宣佈七大恨以來,我們就從未朝明廷服過軟,如今又何必服軟,末將現在就請令為先鋒,將朱由校的人頭給您提來!”一些年輕一點的八旗軍事貴族將領如多鐸等更是不理解。
也就多爾袞同皇太極一樣緘默不語,並朝皇太極拱了拱手,然後喝道:“諸位當大汗就想朝那朱氏小兒言和嗎,但我們現在已經損失了不少八旗勇士,若再戰,我女真三部將留下的只會是一大堆孤兒寡母,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只能嚮明廷求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諸位當體諒大汗的難處。”
多爾袞此言讓皇太極很欣慰,但心中也有些不安,自己這個弟弟能力這麼強,任何一個人身居高位的統治者也不會感到高興。
……
這裡,朱由校也得知了吳襄部再離開時大肆劫掠屠殺燕趙百姓之事。
“三日之內,被殺百姓達十六萬餘人,其中秀才以上計程車紳達三千餘人,前太僕寺正卿劉正和全家被殺,前南京禮部左侍郎全家被殺,無數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