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2/4 頁)
儼然是一家醫療技術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數一數二的大型綜合醫院。
因朱由校的特旨要求,皇家第一醫院儘管大部分都是太醫和地方名醫坐鎮,但在診斷與治病救人方面並不講究人的高低貴賤,因而導致每天來這皇家第醫院瞧病的人從來都未少過,而正因為來皇家第一醫院瞧病的人越來越多,導致皇家第一醫院的護士與醫生是極度緊缺,好在朱由校已經讓京師大學堂開辦醫科,同時又讓吳又可親自主持建立大明醫科學堂,也就能為皇家第一醫院儲備和培訓大量的醫務人才。
皇家第一醫院是某前任尚書的宅子,因而佔地面積並不小,而在最前面的一長排建築則就是診斷部,幾乎大量的病人都會止步於此,也就是望聞問切,寫個方子抓藥就是,朱由校對此並不感興趣的,他感興趣的是皇家第一醫院的科研體系與疾病防控中心,在這個天花和鼠疫等烈性傳染病肆掠的時代,皇家第一醫院不僅僅要集中大明最好的醫療技術去給予患者最大的保障,還要承擔國家遇見重大傳染病時的防疫責任。
衛生部尚書吳又可此時已然知道了朱由校突然造訪皇家第一醫院的訊息,也顧不得脫去白大褂就急急忙忙地來到了朱由校面前:“不知陛下突然駕臨,微臣有失遠迎,實在有罪。”
“吳先生不必客氣,你是敢跟閻王扳手腕的人,朕怎敢怪罪你”,朱由校對吳又可這樣的醫學名家很敬重,故而也以先生稱呼,而事實上,在整個大明朝,現在還被朱由校以先生之稱的也就吳又可和孫承宗,不僅僅是如此,能讓吳又可一介醫士直接官居二品還因為成功改進天花種痘方法後被加封為太子少師,這無疑大大的鼓勵了從醫者,也讓吳又可感到受寵若驚。
吳又可不敢跟朱由校開玩笑,只是訕笑了笑,朱由校見他還穿著白大褂,若不是頭上烏紗還戴著,實在不知道他是堂堂尚書官,便問道:“還在忙活什麼呢?”
“回稟陛下,微臣剛剛結束一場絞腸痧的手術,也就沒來得及換下衣服”,吳又可解釋後,朱由校只是點了點頭就讓他帶著自己去皇家第醫院的科研基地。
等到朱由校一進入皇家第一醫院的科研基地,便聞到一股刺鼻的苯酚味和老鼠與猴子等動物的騷味。
朱由校不由得捏緊了鼻子,然後走了進來,繞過大量實驗動物所在區域後才味道稍減,並能看見許多早期經過培訓的醫學技術人員正很熟練的運用手中的玻璃注射器給夾持在板子上的老鼠注射藥物,或者直接有人在解剖盤裡解剖著一隻兔子或者青蛙,並對其助手說著已夾住迷走神經之類的話。
等等走到裡面,甚至能看見有仵作出身卻早被培養成大明醫學外科專家的老人正在教授從京師大學堂醫科或者大明醫科學堂裡畢業的外科實習生們如何去手術切除絞腸痧。
而到三樓,朱由校甚至能直接看見一些早已經過福爾馬林處理了的屍體或者其他標本被陳列在周圍的子裡,除了朱由校以外,王承恩和吳進都不由得噁心的難受,被濃烈的甲醛氣味刺激的眼淚橫流,而朱由校前世就是醫科出身,對此倒也能忍受,甚至親自對吳又可建議如何更好的進行醫學實驗,併為他日若突然遭遇到大型瘟疫而做好準備。
吳又可只能是連忙稱是。
但誰知,就在朱由校還想再去看看大明皇帝第一醫院的疾病防控中心和重症監護室時,一同樣穿著白大褂的皇家第一醫院的大夫直接跑到了吳又可這裡:“吳大人,大事不好,昨日在城外,有名叫張天華的遊醫偶然發現一人突然暈厥在地,渾身打顫,但額頭卻是滾燙,便對其就行救治,誰知那人沒救好,而這位遊醫和他隨行的奴僕也跟著腹瀉不止,如今已經傳染到十餘人!已有守城兵丁飛速去了順天府,而東廠駐守在外城的人則將訊息帶到了我們這裡,你看我們是救還是不救?”
“管,必須管,只是這很可能是大疫的前兆,不可掉以輕心,傳令下去,瘟病監控室裡所有大夫隨本官立即趕去外城!”
吳又可說著就脫下白大褂準備先跑回換好防疫服便對朱由校行禮道:“事發突然,微臣只能先行告退,怠慢了陛下,還望陛下海涵!”
“去吧,不必管朕,只是小心點,聽此症候,只怕是山西一帶的鼠疫開始擴散進京了,務必要極度重視,持朕金牌去,有必要可臨時調動京城所有力量助你防範此事擴大,對京城百姓造成極大的傷害!”
朱由校說著就解下了金牌給吳又可,又命東廠大檔頭吳進親自趕去一趟山西幾個發生鼠疫的縣,看看當地地方官究竟是如何處理的,竟然使得疫情控制不住,有往京城蔓延之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