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他訓了一頓。我本說讓小寶給牽牽線,我們漢人自強會絕對是和朝廷一條心的。”
康熙一拍桌子,喝道:“沈萬海,你膽子還真不小!”這一下殷懷陌也嚇了一跳,覺得氣氛好像凝固起來了,因為這時康熙把皇帝的氣勢都顯出來了。
陳近南卻一點也沒受到影響,對殷懷陌揮揮手,讓他下去,呵呵一笑道:“有人參我了?皇上怎麼說?”
老太監眯著眼睛驚異地看了陳近南一眼,康熙現在氣勢越來越足,朝堂上的大臣沒一個能在康熙發怒時,還這樣跟康熙講話。何況聽著陳近南的口氣,對皇上也沒有多大敬畏之心。
康熙氣得站了起來,他早就收到訊息,在災區突然冒出了一個“漢人自強會”免費給災民發放糧食,這名字起得太誅心了,康熙叫人一查,發現這組織居然就是沈萬海創辦的。康熙當時就想來問他,可是陳近南不在府裡,康熙派人守住沈府,一有訊息便馬上通知自己。康熙想了想,還是睜一眼閉一隻眼,沒管。可沒成想,這漢人自強會的人居然遍佈整個受災三省,不僅送糧,還教授農民種什麼,送農具,弄得地州上對漢人自強會讚不絕口,名聲大噪。如果不是還和地府官府一起做的,康熙絕對要把這些人都一個個抓起來。
因為官府也插了一腳,災民對清朝倒也親善了許多。雖然官府也得了實惠,可康熙卻在朝堂上大發雷霆對著滿朝的大臣罵道“怎麼一個民間組織能做到能想到,你們這些那俸祿吃皇糧卻做不到想不到!難道他們的錢能有朕撥給你們的多?難道他們的人比我大清的官員還多?!”地上跪滿了一群人。康熙心裡也隱隱約約有個想法,這種事情估計也只有沈萬海這種人才做得出來。至於他到底是哪種人,康熙至今都還沒看透。
康熙盯著陳近南眼睛,嚴肅道:“你起這個名字什麼意思?有何居心?”
陳近南也站了起來,道:“我沒什麼居心?我早就跟你說過,我只想這天底下的漢人過得好一些。”說著拍了拍康熙的肩膀,老太監繃緊了身子,緊緊盯著陳近南的手。陳近南道:“坐下說話吧,皇上是聖明之君,定會了解我們的苦心。”
也不知是陳近南的動作還是那句“聖明之君”讓康熙心頭火氣莫名的消散了,康熙坐了下來,問道:“你說,皇上會怎麼想?”
陳近南道:“皇上是大清的皇上,他不只是滿人的皇上,也是漢人的皇上。漢人百姓不被餓死,皇上只會龍心大悅。如果滿人過得不好,我也會辦一個滿人自強會。”
康熙忍俊不禁,呵呵笑了起來道:“你倒知道不少。”
陳近南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天下的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黃公子,還要你幫在下一個忙,跟朝裡的大臣或者皇上傳個話,允許漢人自強會活動,受法律保護。”
康熙一挑眉,覺得陳近南還是真是膽大,自己不查封也就罷了,居然還想要朝廷的保護,問道:“憑什麼讓朝廷承認漢人自強會?”
陳近南淡然一笑,自信滿滿道:“其因有三,一,漢人自強會能幫助百姓脫貧;二,漢人自強會能穩定民心;三,漢人自強會每次活動都會稟告朝廷,朝廷也可派人視察,漢人自強會絕無二心。”
康熙奇道:“怎麼個穩定民心?”
陳近南款款而談:“首先漢人自強會的成立就是一種姿態,如果漢人百姓看到漢人自強會是受朝廷的承認,那就說明朝廷把漢人也放在了心上,漢人自強會做的越好,幫助的漢人越多,說明皇上越關心百姓,百姓的怨恨便越少一分。因為漢人自強會是朝廷承認的,代表了朝廷的態度。再次,如果還是有百姓對朝廷心懷不滿,你說,他是願意去扛著腦袋揭竿起義,還是願意加入漢人自強會幫助其他漢人?”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很明顯,漢人自強會可以吸收很多所謂的反清人士,把他們轉化成為幫助同胞的義士。
康熙也不禁對陳近南的描述怦然心動,追問道:“那滿人可不可以加入漢人自強會?”
陳近南道:“漢人自強會旨在幫助漢人,並沒有不許滿人入。但是,我要求要保持會里的純粹,不要設派官職,一切以會內職務為準繩。當然,如果是有官職在身的人想要加入,只要透過考核都可以,只是要遵守會里的規矩。”
康熙拍手道:“好,我會和交好的大臣說,遞摺子給皇上。”
陳近南笑道:“黃公子幫了這麼大的忙,在下都不知要怎麼謝了,這是點小小心意。”說著就拿出十萬兩銀票遞給了康熙了。
康熙覺得真是新鮮無比,居然有人向自己受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