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輕易的放過他們。要是相信官兵的話,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有過無數次血的教訓的他們,絕對不會再次上當了。
但是,在守城和出城迎擊方面,生夏宗成員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人覺得,浮山城有現成的防禦設施,還有兩門佛郎機火炮,應該充分利用起來。守城可以減少自身的傷亡,大大的消耗官兵的有生力量。每個人都深信,如果是守城的話,官兵不可能攻入城內。只要拖上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官兵肯定是要撤退的。
張準是主張出城迎擊的。
他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放任官兵到來浮山城周圍,即使將全部的軍戶,都撤退到城內,官兵同樣會給浮山城造成巨大的損失。現在城外的莊稼,正是關鍵的時候,要是被官兵毀掉了,以後的糧食就麻煩了。而且,在浮山城外面的八個屯,極有可能被官兵夷為平地。就算官兵無法攻克浮山城,最終不得不撤退,浮山城這邊也是元氣大傷了。
相反的,出城迎擊,就完全沒有這樣的損失。
從即墨縣到浮山城,只有一個方向可走,那就是沿著嶗山的西側向浮山城進攻。只要護衛隊在這個方向上堵死官兵的進攻路線,後面的浮山城,就安然無恙。浮山城周圍地區,也不會遭受任何的損失。當然,在平地上和官兵交戰,付出的代價,肯定要比守城大。畢竟,從即墨縣到浮山城,都是平原地區,無險可守的。其他人擔心的正是這一點。
如果在野外無法阻擋官兵的進攻,遭受了重大的損失,那麼再退回來守城,無論兵力,還是士氣,都要受到嚴重的影響。在平地上和官兵交戰,勝算到底有幾成?老實說,除了張準,別人心裡都是沒底的。畢竟,官兵的數量,要比護衛隊多很多,裝備的火器數量也很多。
毛三爺謹慎的問道:“玉麟,你如果出城,準備在哪裡和官兵交戰?”
張準緩緩的說道:“白沙河。”
白沙河源自嶗山,從東向西流淌,全長大約六十里,剛好將即墨縣和浮山所分開。白沙河的北面,就是即墨縣。白沙河的南面,乃是浮山所。因為長期乾旱少雨,白沙河已經基本斷流,徒涉可過。同時,白沙河的多個地方,都有木橋,可以通行。不過,張準他們完全可以搶在官兵到來之前,將所有的木橋都拆掉。這樣一來,官兵只能徒涉過河。
官兵會不會徒涉過河?
這是肯定的。
官兵沒有時間來架橋,也沒有工具架橋,護衛隊也不會讓官兵架橋。沒有橋,當然只能徒涉。再說,官兵肯定覺得,即使是徒涉,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畢竟,他們出動了近千人,還擁有相當不錯的裝備。在優勢兵力之下,徒涉白沙河,問題不大。
毛三爺有些擔心的問道:“白沙河的河水太淺,寬度還不到二十丈,徒涉不用半刻鐘,護衛隊能擋住嗎?”
張準自信的說道:“當然可以!”
對於虎賁銃的威力,張準是有充分信心的。
既然張準如此自信,眾人就沒有意見了。
張準是軍事權威,他的決定,就是大家的決定。
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在白沙河迎擊敵人。
第二天早上,張準親自召開動員大會,通報了鰲山衛提出的三個條件。
軍戶們聽到官兵提出的三個條件,個個都是怒火沖天。這三個條件簡直是要將軍戶們往地獄裡面逼啊,他們怎麼可能答應?尤其是到手的田地,已經整理的好好的,莊稼生機盎然,就等著十月份收成了。這時候,哪怕是天王老子來了,他們都不可能將土地交出去的。對於護衛隊在白沙河阻擋敵人進攻,軍戶們都一致贊成,踴躍參戰。
動員大會結束以後,毛三爺親自帶人,將白沙河上的全部木橋,都拆掉了。陳國喜老人則帶領部分青壯,幫助護衛隊在白沙河的南岸整理戰場。所謂的整理戰場,就是將河床中不平坦的地方,都全部推平坦了。所有的雜草,蘆葦什麼的,全部清理乾淨。這樣有利於護衛隊發揮虎賁銃的威力。
除了護衛隊之外,還有更多的軍戶被動員起來,拿起各自的武器,無論是棍棒也好,鋤頭也好,菜刀也好,都到白沙河聚集。他們的任務,是在白沙河的其他地段警戒,防止官兵的偷襲。如果護衛隊將官兵的主力擊潰,他們立刻奮起追擊,痛打落水狗。
“大夥兒的繳獲,就不用上交了。”
張準有意無意的說道。
軍戶們頓時更加興奮。這等於是說,他們從官兵身上搶到的財物,都不需要上繳了。如果自己的速度跑得快的話,說不定還真要有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