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4/4 頁)
懂得蒙古文。畢竟,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礎上建立的,在文化制度方面,依然儲存有蒙古人的一些特徵。事實上,蒙古人退出中原以後,在蒙古大草原一直存在,蒙古文更是保留到了今天。
王世新的這封羊皮紙書信,應該是請通曉蒙古文的人寫成的,為的就是防止洩密。但是,他根本不會想到,這封信會落在別人的手中,而且能夠被看懂。整個大明朝能看得懂蒙古文的人的確不少,可是在浮山所,這樣的人才,應該是沒有的。
薛知蝶相信了張準的事情,忍不住有些好奇,又有些敬佩,疑惑的問道:“韃子怎麼到了山東?”
張準簡略的將阿敏的事情說了。
薛知蝶明顯有些驚訝,難以置信的說道:“你的意思,韃子可能要南下山東?”
張準沉吟著說道:“有這個可能,不過未必。”
薛知蝶面有憂色,不知道想到了一些什麼。
張準倒不是很擔心。
後金現在的老大是皇太極,此人的確雄才偉略,實在是天縱奇才。後金在他的帶領下,的確會越來越強大。韃子的每一次入塞,都要變強幾分,到第六次入塞的時候,就成了北京城的主人。但是,韃子要從渤海南下山東,難度還是很大的,基本上沒有可能。
朝廷對於韃子的這個企圖,還是有所防備的,毛文龍被殺以後,東江鎮一直沒有裁撤,依然保留著三萬人左右的實際兵力,儘管戰鬥力和毛文龍當年已經相差很遠,但是,無論如何,畢竟還有一鎮的兵力杵在那裡。何況,南下山東要走水路,韃子的騎兵固然厲害,但是一旦到了水面,就有些麻煩了。
然而,韃子從來沒有放棄過向山東滲透的目的。韃子試圖在山東挑起內亂,從而吸引明廷的注意力。只要山東亂起來,明廷就不能不從其他地方調集兵力前來鎮壓,有可能削減九邊的軍力。山東越是混亂,韃子獲得好處就越大。
尤其是在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投降了韃子以後,這三人號稱“山東三礦徒”,對山東的情況很熟悉,在山東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山東的各級官員,多多少少都和三人有些聯絡,要是這三人出面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