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大炮,射程不要遠,三公里左右就已經足夠。關鍵是爆炸威力要大,實心彈之類的不要。當然,要是能夠達到五公里以上,那就更好了。明軍目前普遍使用的三種炮,張準都不是很滿意。
虎蹲炮的口徑太小,射程太近,威力太小,不實用,要改進。佛郎機發射實心彈居多,開花彈的威力不大,同樣需要改進。紅衣大炮威力巨大,可以攻城,可以殺敵,可惜實在是太重了,拖拽必須使用戰馬。運動戰別指望,只能用來攻城或守城。
對於黑色火藥,張準還是很熟悉的,只要有足夠的芒硝、硫磺和木炭粉,他能夠配製出不同作用的黑色火藥來。至於如何配製彈藥,那也完全沒有問題,專家級別的。
原始黑色火藥的威力不算大,這是火器無法完全取代冷兵器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精心調配,加上一些特別的配料,如氧化銅之類的,黑色火藥的威力,馬上就能增加一倍。一斤加入氧化銅的黑色火藥,足夠將一輛公共汽車炸得粉碎。
用氧化銅黑火藥製造出來的大炮,如果使用開花彈的話,殺傷力絕對是驚人的。一枚這樣的開花彈,頂得上三十名裝備滑膛槍計程車兵。對於密集敵人的殺傷力,要比實心彈大得多了。守城的時候特別好用,往蜂擁而上的敵軍裡面開一炮,效果絕對是槓槓的。
這年代的戰鬥,最喜歡的就是堆人海戰術,哪怕是滿洲八旗攻城的時候也不例外。密集的攻城隊伍,如果被炸藥包什麼的炸上幾次,損失可想而知。不過現在製造黑火藥的條件不具備,楊家屯沒有芒硝、沒有硫磺,只好暫時放著了。
護衛隊要解決戰鬥,關鍵還是要依靠三稜刺。
在這段時間裡,張準對護衛隊進行了全方位的思想打造,每天兩講的時間,也比以前延長了三十分鐘以上。現代軍隊都很注重思想灌輸,張準當然不會忽略。
他給護衛隊灌輸的思想,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一個是大漢族主義。前者是為了幫助軍戶們建立造反必勝的信心,推翻**的大明王朝。後者,則是為了對抗越來越強大的後金韃子,守護中原。
紀律方面,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頭換面,就是極好的法令。因為護衛隊的戰士,都是真真正正的窮苦人,受盡了官府和地主豪強的欺壓,所以,他們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到思想上的牴觸。相反,他們發自內心為這樣的紀律而自豪。這是護衛隊最大的特點之一。
在部隊的紀律方面,張準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的。軍隊的戰鬥力,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嚴格的紀律。戚繼光的部隊要比俞大猷的部隊能打仗,就是因為戚家軍的紀律很嚴明,全隊撤退的,全隊一起斬首,絕不手軟。同時,行軍打仗,都秋毫無犯,深得老百姓的擁護。俞大猷統帥的部分軍隊就做不到這一點。
在朝廷的官軍裡面,紀律也是戰鬥的分水嶺。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的部隊都比較能打,因為紀律比較好,賞罰比較嚴明。而左良玉、劉澤清以及絕大部分的明軍部隊,紀律散漫,比土匪還糟糕,這樣的部隊,叛亂、內訌、不聽指揮,是顯而易見的。
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裡面,張準著重強調了第一條:
一切行動聽指揮。
護衛隊的戰士,全部都是來自楊家屯,為了楊家屯而戰鬥,他們是沒有絲毫問題的。但是,如果以後戰場擴大了呢,以後的戰鬥如果和楊家屯沒有關係了呢?他們還會像現在這樣的積極嘛?這是張準要考慮的問題。從現在就灌輸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護衛隊還全面開展了佇列的訓練。
佇列訓練,不僅僅是為了好看,不僅僅是為了鍛鍊戰士們的意志力,而是為了培養集體榮譽感,培養大家的協調精神,培養團隊的凝聚力,培養軍人的基本氣質。
五天的時間過去,護衛隊已經基本形成一個整體,各項工作都有了專門的人去跟。比如說,思想政治工作,也交給鄒明加來反反覆覆的強調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反覆灌輸某種理念,效果是非常好的。張準只需要在每天兩講的時候,提出新的理論,新的觀點,新的體系就可以。
情報方面,主要是交給耗子去負責。
鹽梟雷老三的突然襲擊,讓張準意識到,僅僅是關注浮山城,是不夠的,還要關注即墨縣甚至是萊州府的反應。現在的護衛隊,只有八十人,外面隨便來一個浪頭,都可能將他們全部淹死。當然,以目前山東各地的官府兵力,想要掀起滔天巨浪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