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頁)
很是恭順,但卻暗地裡收攏噶爾丹的餘部,試圖恢復準葛爾部原先的威勢。此人不除,西北難安。
這件事,大清是不能放任不管的。
早有準備的胤禛很適時的獻上有關於西藏方面的地形、氣候,及行軍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並趁機建議設立軍機處,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有關於西藏方面的資料也就罷了,朝中數得上號的將軍統領們看後無不拍手稱好的,有了它,出兵西藏便更有把握。至於軍機處,康熙仔細閱讀裡面的一些制度後以一位封建帝王的政治敏銳立馬察覺出它不但可以輔助皇帝處理政務還使君王集權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他現在雖然明意立胤禛為繼承人,也大力栽培,可畢竟坐在龍椅上的人還是他,他是不願看到自己選擇的繼承人有絲毫不尊重自己的權力、迫不及待想登上帝位的舉動的,胤禛這個時候獻上軍機處表明了皇父尚在他沒有攬權的意思……很好。
老四沒有被權勢迷花了眼,對自己依舊純孝,不枉自己贊過他忠君、體國!而且單看這軍機處的設立便知他實在適合這個位子,自己並沒有選錯人,康熙唇角綻出微笑,手中硃批緩緩寫下:准奏。
考慮到當時蒙古各部都信仰喇嘛教,如果讓策妄阿拉布坦控制了西藏喇嘛教的話,後患無窮,康熙、胤禛和幾位大臣商議後都覺得戰事還是速決的好——實際上國庫這幾年雖然豐裕了不少,可也經不起持久戰役的耗費。
出於對此次戰役的重視,康熙決定派皇子出征,可是選誰呢?若是一般的將領也就罷了,皇子兵權過大可是件危險的事,胤禛必是要隨自己坐鎮京師的,年長的皇子若有了軍功對他來講是個威脅,只能選沒建過什麼功勞、威望不足的皇子……老八以下,在兵部領過差、在兵營滾打過的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兩人,老十三自己之所以打壓得這麼重是想磨他的性子將來留給老四大用,此時不宜將他捧得太高,老十四麼,野心太大,就怕他兵權在手會不安份……
而且,從熱河回來時的那次刺殺,那些刺殺的死士無一活口,死無對證,可是隻要他是個人,只要他身在大清,做為皇帝想查一個人的身份有何難?結果那些人的身份卻很模糊,只能說是歷年災荒逃難的孤兒,被不知名的人收養,訓練成死士、殺手。在他們死後,訓練他們的人還有平日裡照顧他們生活的人卻在短短兩天內死的死消失的消失,也沒人知道那些人的來歷。
不過自己派的人畢竟是專門做刺探稽查工作的,追查的過程中有一個死去的嫌疑人據說跟老十四的門人有過接觸。當然,也不乏有人栽贓……不過,老十四有奪儲的心思是錯不了的。
若真是老十四出的手,讓他留在京城只怕早晚也要生事,不如將他調得遠遠的,也省得給老四添亂!怕就怕尾大不掉……
唉,這些兒子沒一個讓他省心的,把兵權交給誰他都不放心!
可思來想去,還是老十四最適合,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三十歲),兵法謀略也不錯,有練兵經驗……就他吧,只是要好好安排一下隨軍的將領,皇室宗親裡也撥些人去鍛鍊鍛鍊,一方面牽制老十四,一方面給年青人建立功勳的機會。
胤禛回府時天色已黑,他心裡有數這次領兵的人八成還會是老十四,不過皇父不問的話他不會在領兵人選上出聲的,他所擔憂的皇父必定也有想到,他不想多此一舉,給人攬權的印象。
上輩子皇父都能提個年羹堯來節制老十四了,這次也不會輕輕鬆鬆地讓老十四手掌兵權,龍入大海。
到達前院,蘇培盛機靈道:“主子,福晉們只怕還在正院廳堂裡等著給主子恭賀壽辰呢。”
他這才省起壽宴的事,腳下一轉,往正院廳堂走去。
“王爺回來了——”早有奴才跑進去通報。
早用過晚膳,強撐著與人聊天的蘇宜爾哈鬆了口氣,招了個小丫環讓她去通知武氏,便領著眾人迎了出去,“爺,您可終於回來了,用晚膳了嗎?”
“再吃點吧。” 胤禛說道,“一起用?”
烏雅氏等人自是點頭,蘇宜爾哈無奈,只得相陪。上菜的會兒功夫,弘昀帶著弘時弘晗弘晝、弘曄帶著冰雅和弘晨到了,其他阿哥和格格或走或被嬤嬤們抱著也都陸續進了廳裡,每個人手上都捧著自己認為最能代表自己孝心的禮物給胤禛祝壽。
弘昀獻上的是自己手抄的經書一部,親繪的花鳥萬壽圖一張;弘時獻上的是康熙賞賜的一塊端硯;弘曄獻上的是自己親手雕的孩童捧桃握芝杯一對,杯上三個小孩捧桃握芝的可愛模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