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如果在合適的位置進行“種植”,那麼人類在一定意義上就能擁有“無數”的可生存的資源星球。在星球壽命達到極限的時候,不需要像曾經一樣,逃荒似的移民,或者進行漫長的無主星球的尋找探索。他們能給子孫後代留下生存和富裕的財富。
這個理論在二十一世紀地球就有,卻在遙遠的未來,另一片陌生的星域和宇宙得到了實現。
不過哪怕人類已經開始常識如此驚人的“開天”計劃,對於宇宙的神奇,誰都不能說有完全的把握。
有些小行星,人類能夠生存,但是卻不適合人類居住。比如自轉速度太快導致日夜交替頻繁,比如地脈不穩定,地震火山隱患過多。再比如位置不好,處在隕石帶,或者是有黑洞威脅。
伽瑪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問題自轉過快和伽瑪軸射線。
伽瑪星十二小時轉一圈。對於大多數人類來說很不適應,但是這個不是主要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伽瑪軸射線的問題。
恆星在爆炸的時候他的自轉軸會發出強大的射線,威力強大到足以絞碎這條支線上的任何星球。
其他的礦物星球也就罷了。伽瑪星球這顆位置算是不錯剛剛經過鑑定地殼已經穩定的小行星好死不死的就在一顆兩百年內會爆炸的恆星自轉軸上,並且在射線範圍內。
未來人的壽命都長,沒誰會跑一個自己一輩子都活不過去的地方安居樂業。於是這麼一顆星球就被環保主義用來豎典型了。
全生態,全自然之類的。
所以這顆星球正式改名叫伽瑪星用作警示後,就被放任自流了,但是也不能就這麼浪費了。各方科學家,尤其是生物學的,就樂意往那兒跑著做實驗。
打著科學無國界的名號,華翼還不能拒絕了,畢竟隨便他們折騰的星球也少見。但是有些國家的科學家還真不想放進來。
於是上頭出了個主意,拍賣,把這顆星球賣給個人,國家不管了。他國有什麼請求,他們也都塞給了個人。
當然了,附贈要求就是好好安置那些科學家。
那些涉外科學家身上都帶著特別的監視系統,所以每個國家都不操心有人拐賣他們的科學家或者是盜取他們的研究成果。
華翼在挑挑揀揀了許多人後,最終選擇了一個品德良好的並且在政府機關很有背景資歷富商去那兒經營。
結果呢?當然是所託非人啊。
等國家破獲了幾個大案子後線索都指向伽瑪星後才恍然。你妹的!那裡已經變成一個犯罪份子們的共用中轉站了。
派兵過去剿,發現那兒已經被一些科學家搞得面目全非,整個星球的磁場都被他們折騰的混亂不堪。這個研究失敗,那個研究成功的。
成品半成品全在星球上扔著。不過該保護的環境還是好好的。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