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3/4 頁)
,並應把發行銀行置於中央權利之下,力爭戰爭物資自給,擴大軍備工業,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這一點對於我國贏得未來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爭是尤為重要的目前國民政府控制下的十四省,經濟發展形勢良好,政府財政也較為充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利用現在難得的和平為未來的戰爭打好堅實的基礎。可以這麼說,我們現在準備的越充分,未來贏得戰爭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我們現在所付出的每一分錢,在贏得戰爭勝利之後都會有百倍的回報”
“……建立和制定符合中國特別是國民政府訓政區實際情況的總體戰和總動員體制,是我們這一次軍事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我們應該首先建立起專門負責實施總動員的機構,我的建議是在陸軍部下設立整備局負責陸軍預備役、義務兵役制的建設和動員管理。在軍事委員會之下設立國家總動員委員會,由行政院各部和軍事委員會各部分別派出代表參加,並且以該委員會負責制定總動員體制以及領導實施總動員計劃。我們不僅要重整軍備,而且要將政治、教育、經濟、社會等一切方面都納入到總體戰的範疇之內,樹立國家總動員的體制。”
“……國家總動員體制的重點是國民精神動員和預備役制度建設。其中國民精神動員則是總體戰的基礎。對此我的建議是將年輕優秀的退役軍官經過培訓以後,安置到各地的中小學校擔任教官,實施學生軍訓;對社會青年則設定‘青年訓練所’;同時配合各地國民黨黨部,將愛國主義和三民主義思想,和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的意識注入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以團結國民精神、統一國民行動。”
“……目前世界先進國家都已經建立起來一整套完善的義務兵役制和預備役體制,而我們目前還沒有建立類似的體制。現在我們國民**軍的仍然在實行募兵制,而且士兵服役期限較長,在退役之後也不用再服預備役。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長期戰爭,我們很有可能面對募兵困難,以及新募集計程車兵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投入作戰等難題。從而使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無法及時轉化為戰鬥力。因此,在國民政府在南方的統治已經漸漸穩固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利用這一次的軍事改革的機遇,及時建立起完備而高效的義務兵役制和預備役體制。”
“……義務兵役制的首要前提是,加強對國民的管理,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的身份證和戶籍制度,要全民建立起檔案登記體系。其次,是在立法機關制定並且透過義務兵役製法,要將十四省轄區內所有的適齡男性青年都是義務兵役制下的徵兵物件。對敢於違法者,要依法嚴懲。第三,要在十四省轄區內,依託各省保安司令部和政府機關建立起完備的徵兵體系。”
“……預備役體制的目標則是多練兵,少養兵。使軍隊在平時保持較小的規模,以節省開支。在戰時則迅速擴張,使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可以在第一時間轉化為戰鬥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國民**軍普通士兵的服役期限應該縮短到兩年,其中接受各項嚴格軍事訓練的時間不應該低於十個月。在服役期滿以後,除少數表現優異者可晉升為士官,其餘則轉為預備役,預備役的服役期限為三年,預備役人員必須按時參加各地方保安司令部所組織的軍事訓練,並且少量領取津貼。此外在各級軍官、士官中間也應該建立起預備役制度。應該規定各級軍官和士官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便自動退出現役,轉入預備役。此外……目前長期不擔任任何軍職的現役軍人也應該自動轉入預備役,由陸軍部整備局負責安置,並且根據其原先的軍銜領取一定數量的津貼。”
羅耀國的話剛剛說完,原本安靜肅穆的會場,哄得一下就彷彿成了個菜市場。軍委會的大佬們紛紛交頭接耳,談論的話題則是什麼樣都有。眼下的軍事改革似乎是到了收尾階段,也是最關鍵的時刻了。之前都還是一些武器裝備和重整海軍之類的改革,而今天則涉及到了國民精神、總動員體制、義務兵役制、預備役體制等一系列敏感而關鍵的環節了。而且更讓某些委員隱隱感到不安的是……羅耀國所提出的這些改革,似乎都是在學習日本那可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而現下的國民政府可是一個民主自由的政府呃,雖然全中國都是不承認的,不過這些黨國大佬們卻都是這樣認為的。
……
東湖之畔的憩廬。
窗外,正是草綠花紅,波漾荷碧。幾個穿著筆挺戎裝的國民黨將領坐在蔣介石家的豪華客廳裡,一臉肅然,靜靜的聽著陳立夫在解釋著總體戰、國民精神動員、預備役體制等等最新軍事改革專案的好處和壞處。一個個都神色儼然,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