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頁)
,他笑了笑說:“那沒有問題,我們和張家口之間沒有敵人和友軍,都是我們的自己人,有農民赤衛隊的同志。我們走那裡是最安全不過的了。”
周e來又和陳G詳細研究了中央的轉移路線和各種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做到萬無一失以後,才讓陳G去抓緊部署。
對於現在的詭異局面,GCD方面也早就察覺到了,不過如何解決眼下的困境,GCD中央卻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周e來主張利用現在敵人的部署沒有到位的機會調兵進京,幫助馮玉祥整編部隊,撤換不可靠的將領,將大量的GCD員派遣進部隊擔任重要職務,並且逐步使國民一軍革命化。現在馮玉祥部下一共有三個軍,其中國民二軍和三軍都不在北京,而且這兩支軍隊也不在馮玉祥的控制之下。所以GCD在他們那裡的人也不多,而北京城內外的四、五萬軍隊都是馮的嫡系,因為馮玉祥積極向黨靠攏,所以這些軍隊裡GCD人的基礎不錯。所以周e來的計劃是有可能實現的,關鍵就是要先下手為強。
不過這個正確的主張卻被有些右傾的陳獨秀所斷然否決,他的主張是要依靠馮玉祥,團結國民二軍、三軍,然後再聯合南方的國民黨共同制約反動軍閥。將化解反動軍閥對北京和察哈爾進攻的希望寄託在國民黨在南方發動新的北伐上面。而且他還擔心萬一整編不成,可能會逼反北京和周圍的國民軍,這樣紅軍就會受到內外夾擊,形勢就更加危急了。
一百三十一 政變 十一
1925年2月中旬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派代表就陸陸續續的來到北京,準備參加“各派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國家大事和政治改革以及組建聯合政府了。
同時在天津窩了一段時間的各國公使團也包了趟專列,浩浩蕩蕩的返回北京了。根據他們和馮玉祥當局達成的協議,公使團仍然被允許攜帶大批衛隊,不過這些武裝人員到達北京以後不允許在東交民巷巡邏,只能負責保衛各自的使館。
在專列的某節豪華車廂裡,英、美、法、日四國列強的公使們利用這個難得聚首的機會進行著另一場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如何瓜分中國的勢力範圍。在上一輪的各國角力中,日本明顯是吃虧了,這次他們想要得到足夠的補充。
現在這個時期,日本的工業仍然是以輕工業為主的,重工業還不能和英、美、法競爭。所以在南方的國民政府設立獨立關稅區,關起門來橫徵暴斂以後,日本的輕工業品差不多就留著眼淚和中國南方市場說永別了。而由於保護性關稅帶來的中國南方工業化提速,又不能給日本的重工業帶去多少訂單,在這方面現在歐美的競爭力明顯超過日本。而且歐美列強還能透過他們強大的金融系統向中國南方的國民政府提供貸款以購買他們的機器,這一點日本是根本做不到的。
不過,日本吃得虧也會得到合理的補償,比如在瓜分中國勢力範圍的談判中,英、美、法列強都明智的選擇繼續窩在南方。他們需要日本在北方來抵禦蘇俄,這樣就能保護他們在南方的既得利益,又能保證其殖民地的穩定,可謂一舉多得。
“英國政府支援一個由中國北方實力派共同組成的,負責任的政府來領導這個國家,但是南方的國民政府仍然要具有相當多的獨立性,英國政府反對北方的新政府以武力統一南方。”英國公使麻克類的話總是說的冠冕堂皇,就算是瓜分半殖民地也一樣。
芳澤謙吉聽完英國佬的表態滿意的點點頭。“日本政府認為段祺瑞先生可以來領導這個政府,而張作霖將軍和吳佩孚將軍可以作為這個政府的重要成員。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中國的穩定,以保護列強的在華利益。同樣,日本政府也堅決反對南方的國民政府以武力統一北方!這是日本政府的底線!”
芳澤的話說得很重,由於南方獨立關稅區把日本商品掃出了市場,因此日本政府對待國民黨的態度也明顯發生了轉變,他們現在已經不允許國民黨再統一北方了,要是北中國像南方那樣的收回關稅自主,日本的市場還不丟光?這樣的局面不管是頭腦發熱的日本憤青軍官還是老謀深算的日本政客都是不能接受的。
英國公使麻克類和美國公使舒爾曼對望了一眼,他們現在已經基本摸清了日本人的底線。他們要獨霸中國北方的市場,或許還會從中國北方攫取領土和資源。不過眼下日本還不會威脅到英美列強的在華利益。
舒爾曼微微點了點頭,笑道:“讓中國處於事實上的南北分治是目前唯一符合各方利益的解決辦法,也是遏制GC主義的必要手段。”舒爾曼沒有說出來的是,南北分治也是遏制中國崛起的最佳手段。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