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個頭部CT檢查,但方艙醫院沒有CT裝置,在體徵進一步穩定的情況下,建議儘快轉移到有能力處理的醫院去。
這兩位教授加上北京軍區總醫院專家的意見給了宋立新和劉院長他們很大的提示和幫助,這是賴元平生命接力中另外兩個重要的站點。
7月18日的黃昏,我在255的帳篷外見到了餘澤教授和劉幼英副院長,劉幼英教授象個長輩一樣慈祥溫和,60歲的餘教授精神好得讓我欽佩。他們象兩個上學的大孩子,一個人揹著一隻軍用書包,餘澤還隨身帶著軍用水壺。
見我盯著他們的裝備,餘澤教授說:當兵這麼多年,只有這一次真的象是在戰鬥。不錯,我參加上了。
下篇 鏈 接(10)
劉教授指著餘澤說這次到災區來是他狡猾爭取的結果。見我不解,餘澤教授就孩子般地湊近我耳邊說:你猜我怎麼說服我們院領導的?
我搖搖頭:不知道。
他拍了一下手,高興且自得地說:我說,領導哎,讓我去吧,明年我就離休了要是明年再有什麼事,我就來不了了。這可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次機會喲!於是我們領導同意了。
不過呢,真要是明年國家再有什麼事,我就自己可以來了,不用別人批准啦!餘澤教授開心地笑起來。夕陽灑在他光澤如年輕人般的臉上。
在經歷了多日的憂傷和悲痛後,我難得地笑了起來,為了這個樂觀的,孩子般天真可愛的老教授!
離開的時候,餘澤教授拉了一下我的手說:孩子,不要難過,我從醫這些年見過的重病人太多了,送到我這裡來的,基本上都是有很大問題的。賴元平是一個奇蹟,其實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奇蹟。我總是告訴他們:相信時間。
六
當天中午,鑑於賴元平的情況趨於暫時的穩定,為徹底解決他顱腦損傷。需要考慮賴元平的去留問題了。為慎重起見,劉建軍院長透過總後衛生部再一次提出遠端會診的請求。
下午16時,關於賴元平的第二次遠端會診在德陽的255野戰方艙醫院會診車上進行。參加單位和人員是:
解放軍301總醫院專家組
北京軍區總醫院遠端會診中心專家組
重慶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組
南京軍區總醫院遠端會診中心腎內科專家組
成都軍區總醫院遠端會診中專家組
會診中,成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顧建文從影片畫面中發現賴元平右手、右腳活動能力差,全身有多處破潰化膿,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斷定病人腦內有血腫,隨即與在座的解放軍總醫院院士陳香美教授、骨科張搏勳教授商議,建議將賴元平後送到裝置更先進、條件具備的成都軍區總醫院“全軍腦腫瘤微創診療中心”救治。
總後衛生部的意見很快來了:鑑於目前病人生命體徵平穩,醫療方艙檢查裝置有限,終止進一步會診,馬上準備空中後送,前往地點:成都軍區總醫院。
晚上7點30分,直升機又一次來接賴元平,這一次是將他接到成都的天回鎮,成都軍區總醫院。宋立新和護士長何紅蓮一直隨機陪護。
天回鎮,這個因唐玄宗李隆基逃避安史之亂至此聞聽勝利訊息又轉駕回返長安而得名的小鎮,1200多年後,地震災難驟然降臨之際,“成都軍區總醫院”七個紅色大字在夜空中閃耀,在災難中挺立。1000多名醫務人員和後勤保障人員,用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創造了“天使在人間”的美麗神話。
21日晚,在成都某機場,同樣的一幕又出現了,成都軍區總醫院“搶傷員”的水平絲毫不亞於255人。這“搶”的水平和速度,是從大地震開始,醫院全體人員就有的作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以來,靠“搶”功,成都軍區總醫院展開了一場與時間搶奪生命的大營救,全院1500名官兵、醫護人員全部投入到緊張的搶救治療中,創造了生命大營救的“四個第一”:
第一時間收治地震傷員:地震之後5分鐘,成都熊貓大道上,一輛計程車載著一名頭破血流滿身是傷的男子風馳電掣直奔軍區總醫院。
這名男子姓鄧,是天回鎮將軍碑停車場職員,地震時被倒塌的牆砸傷。他是個不幸的受傷者,卻有幸成為第一個被送進醫員的傷員,是總醫院也是也是全震區醫院接收的第一個地傷員。
下篇 鏈 接(11)
“趕快救人!”急診科主任李晉衝上去將傷員扶起,5名醫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