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雖然他知道兒子們都有奪嫡之心,但互相牽制得厲害,有一個王爺想要動,其他王爺肯定不會讓他得逞,只要善於管理,他覺得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而現在最麻煩的,是朝中還有不少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大將,惟恐自己百年之後朱允炆駕馭不了,所以他要儘快除掉會對朱允炆有威脅的大臣。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謀反案爆發。牽扯其中的,有十三侯,二伯和吏部尚書、戶部伺郎等朝廷官員、軍中將領及其家屬子弟共一萬五千多人。
朱棣得到這個訊息時,大嘆自己警惕,當初沒有收他那些戰馬,否則這次自己肯定牽扯其中。
只是對於朱元璋給藍玉定的那個謀反的罪名,朱棣還是覺得有點名不符實。
藍玉也就是平日裡仗著戰功,在朝野上下橫著走路,欺壓百姓,惹是生非,但要說他謀反,他一沒那個心,二沒那個膽。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元璋誅殺他的開國功臣,哪一個的罪名又是真有其事的呢?這些事,說不得,心裡明白就好。
但朱棣沒想到,牽連其中的,竟然還有秦王朱樉。
而牽連其中的原因,讓朱棣有點兒哭笑不得,竟然是收了藍玉送去的二百匹戰馬。
感情藍玉那老傢伙結交自己不成,轉身就結交秦王去了?而那個腦子少跟弦兒的秦王還真接受了?這不得不說還是朱棣有先見之明,棋高一著。
但後來經過查證,秦王朱樉也就是接受了二百匹馬,沒跟藍玉有任何不當的謀逆之事。朱元璋將他招回應天,又是一通訓誡,將他發回西安,禁足思過,而且將他手中的軍務都交給了晉王燕王管理,也就是變相的收了他的兵權。
秦王朱樉回到西安,再不敢有奪嫡的念頭,兩年之後,竟然一病不起,鬱鬱而終。
臨死之前寫了封信著人快馬加鞭送至朱棣手中,朱棣才知兩年前的藍玉案秦王牽涉其中,竟然是晉王設計,目的是自己垂涎皇帝寶座,想置他於死地讓自己成為諸王老大,好與朱允炆分庭抗禮,日後若起兵奪位,也順理成章。
秦王經此一事,對晉王心寒意冷。他深知晉王跟朱棣一向不合,而朱棣手握重兵,定然是晉王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所以他寫信的目的一來是讓朱棣留心,二來是想自己死後,朱棣能看到兄弟情分之上,幫忙照顧妻小。
朱棣收到信的時候,朱樉已經離開人世。從此北方三藩,成了兩強並立。而正如朱樉所說,晉王和他的明爭暗鬥也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對朱棣來說,不管是為了朝中的朱允炆,還是為了自己,晉王都留不得。
而對朱棡來說,朱棣跟朱允炆關係那麼好,肯定會千方百計阻止自己對付朱允炆,為了自己日後奪位順利,朱棣也是萬萬留不得的。
歷史的車輪隨著朱允炆被冊封太孫,藍玉案的爆發,秦王朱樉的離世緩緩向前滑行,而朱高熾這個時候才真正感覺到,歷史前進的步伐,是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阻擋的。
第三十七章、再次北征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被朱棣趕至捕魚兒海的北元殘軍休養生息多年,竟然聯合克魯倫河上游突厥騎兵,蠢蠢欲動,意欲南下。
朱元璋得到訊息,立刻下旨著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率精兵十萬北上征伐。
其實那些北元殘部加上突厥騎兵算上趕車的餵馬的煮飯的也才幾萬人,實在用不著朝廷派兩個王爺帶十萬精兵前去征討。朱元璋是想借此機會看看兩個王爺的戰鬥力,也是想借此機會讓他們兄弟之間的戰爭燒得更猛烈一些。
說來也奇怪,哪有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們爭鬥得越厲害越好的?
可朱元璋不是普通的父親,他除了是他們的父親之外,他還是天下的帝王。他要想的,不是家事,而是國事。只有他們鬥得越激烈,朝中才越安全。
而事實證明,他用對了方法。朱棡和朱棣從出征開始就因為排兵佈陣意見不一有了爭吵,導致他們手下的大將互不待見,商議軍務之時總是吵鬧不休。
每次朱棣都是冷眼旁觀不予理睬,但仗還是要打的,不管他們怎麼吵,朱棣依然會按照自己的計劃行軍作戰,根本不把朱棡的意見放在眼裡。
朱棡想著立功,但朱棣不給他機會,朱棡急了,搬出朱元璋來,朱棣一句“我是主帥”就把他給頂了回來。
朱棡沒有辦法,只得忿忿回到帳中,將一肚子火氣發到手下將領身上。
蔣驄走進來的時候,朱棡手中的一隻酒杯正好向他砸來,要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