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第2/4 頁)
大搖大擺地開下及膝深的埃納河,速度絲毫不減地向河北岸的德軍陣地衝來。還沒有等戰防炮發出聲音,陳列在河南岸的自行火炮發出了整齊的吼叫聲,在德軍被霧氣阻擋的戰線外,炮擊德軍一線陣地。
105Mm自行火炮的射擊引數來自一線的坦克,坦克在涉水過程中因為向前傾斜。導致坦克炮地仰角不能滿足射擊敵方陣地的需要,因此這一時間對德軍陣地的炮擊由自行火炮來擔負。
這種配合來自變頻車載電臺的作用,使得被坦克部隊觀測到的德軍火力點被視線外飛來的炮彈一一擊毀。當180多輛坦克左右間隔僅15米一字陣形衝過河床時!德軍隱藏地戰防炮開火了!
從1916年開始,這種37mm的戰防炮就廣泛裝備交戰雙方部隊,長身管小口徑的設計。使得這種炮能夠以每分鐘4…5發的速度以直射的形式打擊當面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成為步兵營有力地火力支援。可惜,這種炮要對付中國坦克的105Mm滲碳鏢合金裝甲表現的無能為力,穿甲彈根本就打不動這種裝甲,最多在坦克的前正面上留下一個灰黑色的小點,更多的是全弧面的裝甲彈飛開去。在定時引信產生作用的時候,炮彈在坦克周圍爆裂出一朵朵絢麗地煙花,炮擊變成了歡迎儀式,就是這樣!
德軍士兵呆住了,他們心目中的依靠對目前地敵人根本就沒有效果!在炮聲隆隆地背景下,似乎坦克發出的引擎咆哮已經掩蓋了一切地聲音。軋軋的履帶聲和無限放大的鋼鐵戰車的軀體讓人很快就想起肉體被鋼鐵驟壓的場景!但是,德軍士兵沒有退縮,在坦克距離自己100米左右的時候。榴彈(德軍突擊分隊標準裝備榴彈發射器)和機槍子彈開始傾瀉在坦克上,儘管這種鋼鐵的碰撞對坦克根本沒有一點影響。但是德軍仍然瘋狂地射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心中的恐懼,因為這樣的動作是他們除了逃跑之外的唯一念頭。
“重炮。重炮火力覆蓋!目標。河床100米,方向射界173*510!重複,重炮……”
德軍前線指揮官拿起野戰有線電話拼命地呼叫著重炮火力的覆蓋性打擊。遠在在一線陣地後方7名公里左右的德軍重炮部隊,根本就不敢想象這麼一個問題:敵我距離只有100米!那就是說,自己大炮發射的炮彈至少有三分之一會落到自己人頭上!
在前線指揮官的一再耍求下,在一線陣地的德軍已經被坦克炮和並列機槍撂倒一大片以後,德軍一線陣地的官兵們放棄陣地透過縱向交通壕撤退了。這個時候,德軍蘇瓦松戰區的重炮部隊開始發威了。這個時代的重炮,除了專門用於攻擊堡壘的大口徑榴彈炮如大貝爾塔外,根本就沒有透過前線觀察員,用曲射的形式發射穿甲炮彈準確射擊的意識。大量的重炮發射的榴彈對中國坦克根本就沒有作用。偶爾擊中目標的,都只能讓坦克裡的成員感覺到劇烈的震顫而已。
爬上河岸後,大中華帝國國防軍陸軍教導旅的坦克開始了全速衝擊和射擊。
兩發白色的訊號彈升空了,因為炮擊坦克而暴露出陣地的德軍重炮部隊迅速遭到了協約國軍重炮的猛烈打擊。幾分鐘後,裝甲稍薄一些的自行火炮、裝甲輸送戰鬥車開始涉水了。
埃納河以北,除了河岸在枯水期有大約3米高的平緩的坡度外,全部是一馬平川。中國遠征軍第一裝甲旅一線部隊700多輛裝甲戰車在這個地方如入無人之境地橫衝直撞。在坦芽過後。自行火炮似乎也忘記了自身的火力掩護任務,開始遂行對敵零散部隊的榴彈設計和機槍掃射。
跟在裝甲輸送戰鬥車後面,在戰鬥車的12。7毫米高平兩用年機槍和38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掩護下步行進攻的加拿大軍官兵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去做,不!是隻有兩件事情可以做。一是聽炮彈聲音,一聽見呼嘯聲就趴下,等零星發射的德軍炮彈爆炸後又緊跑幾步跟上戰車。二是抓俘虜,抓那些來不及逃脫被戰車攻勢嚇呆了而且幸運地沒有被戰車攻擊的俘虜。上級規定的戰術動作在這個戰役裡他們根本就用不上。真耍去用,那麼他們就會立刻發現,中國戰車跑遠了!德國人都舉著手向中國戰車投降了!
沒有事情可以安排給加拿大兄弟做的了,確實沒有,絕對沒有!即使發現了頑固的火力點。戰車屁股上的門立即就開啟了,會有兩到三名中國陸軍士兵用單兵火箭炮結束了對方的抵抗!然後同樣小跑著趕上速度根本就不會為此降低的戰車,鑽進去後又關上門,悠閒地欣賞大鼻子夥伴們哼哧哼哧跟在後面小跑。
這樣的戰鬥根本不能說激烈18時發起進攻的第一裝甲旅,到九時三刻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