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1/4 頁)
南線。西西里島登陸作戰完美結束,全島都在南集團軍和英法軍隊的控制下;衣索比亞的戰事也很順利,一個加強旅的國防軍波斯軍部隊,在英國軍隊和衣索比亞土著的配合下,已經於4月初掃平了全境3萬餘義大利軍隊。這樣,南線的危機迫使義大利從巴爾幹東北戰線(俄西南戰線!即俄羅邊境)抽調大量軍隊回國防禦協約國軍隊必然發起地登陸亞平寧戰役。
中東。中東集團軍在劉亮中將的指揮下。成功“圍殲”土巴格達集團軍,又千里奇襲耶路撒冷,攻佔了這座“三教聖城”(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至此,中東集團軍的第一階段戰略任務已經達成,轉而做一些政治性的、地方性的工作。首先是積極建立對增援土軍的“防線”,從進攻作戰轉化從休假性質地防禦作戰;接著是中國籍部隊撤出聖城。由波斯軍引師一部負責駐守;然後是支援阿拉伯半島上地王公們反對土耳其統治的“起義”。透過政治、軍事、經濟地幫助把這些王公聚攏到“泛伊斯蘭聯盟”的旗幟下,實際上。這個聯盟是波斯王國為主,控制在北京手裡的聯盟。可以這樣說,中東已經從軍事作戰轉向政治、經濟作戰,力圖使中國在中東地區一家獨大。
德國、義大利、土耳其都相繼減少了在俄國戰線上的兵力。這樣,使得與俄軍對壘的其實是以九個德軍師加強了的奧匈軍隊!配合以保加利亞軍隊而已。俄國人的壓力頓時減輕了一半,自然國內緊張局勢就減緩了,前線也逐漸歸於平靜。因為,雙方都覺得沒有力量去撼動對方,都覺得自己很虛弱!需要透過防禦來消耗敵手。這麼一來,東線就出現了在要點地段雙方掘壕對壘,甚至懶得向對方塹壕開槍開炮的局面。
西線打得熱鬧,東線平靜無戰事,南線對同盟國來說危機四伏,中東則是中國在摘取勝利果實。這就是1917年夏天以前的世界大戰。
龍劍銘透過強大的大中華帝國國防軍和巧妙的戰略手段,把西線的塹壕戰搬到了東線,卻把東線傷亡慘重的麈戰轉移到了西線,至少在中國遠征軍到達法國後,戰鬥就不曾停歇過。海戰、空戰、陸戰輪番上場,熱鬧非凡卻沒有多大的戰略上的實質意義,唯一觸動戰略態勢的戰果就是北海大海戰而已。
1917年4月15日,也就是在西線康佈雷戰役即將發起前夕,龍劍銘帶著高等顧問方維志、外交大臣唐紹儀、國防軍戰略副總司令蔡鍔上將、空軍司令都志國中將、皇室事務大臣王鏞等一行,乘坐海軍重巡洋艦重慶號,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航下起鈷向西。
同一天,俄國政府維特抱病帶著總司令阿列克謝夫拜見到了在莫斯科的大中華帝國皇妃珍妮,隨後與東線集團軍群司令官趙爾陸上將展開實質性的會議。
儘管東線平靜無戰事,但是有心收回波蘭和染指巴爾幹的俄國人卻是心急如焚啊!機會,機會就在眼前可自己沒有力量去把握住!20個師的精銳軍隊實際戰力跟德軍相比差不多,卻要協助普通的俄軍師防守綿延幾千公里的戰線,根本就無法集中起來用於重要方向的突擊。因此,俄國人把目光投向了並不親密的協約國夥伴——中國。這個國家以參戰為要挾,硬生生地中俄國境線推到了葉尼塞河中央水道,使俄國喪失了中西伯利亞(中國將軍說地鮮卑利亞);而中東戰場上。中國人在贏得了連續的勝利後卻莫名其妙地轉向了休整性防禦,眼看土耳其就要被摧毀了,眼看黑海就要向俄國開放了,可,就是沒實現!
這是什麼?大餅就在眼前。可俄國人的個子矮了一點,踮起腳的時候只能用手指尖去碰到,想抓?還差一點點。(某人在重慶號上捂嘴偷笑中)
尋找板凳墊腳。就是俄國政府總理和軍隊總司令來拜訪帝國皇妃並與東線集團軍群司令官會談的目地。
“……其實兩位都很清楚遠東鐵路的運輸能力。半年的時間,帝國國防軍地大量精力花在遠東鐵路的秩序整頓和基本物資、後勤兵站、雙方聯絡軍官地培訓上。上將先生(阿列克謝夫)知道。目前我軍只有第一師的大部分到達斯模梭斯克,而代集團軍群規劃的部隊是22個這樣規模的師團,我集團軍群的戰略任務是一次性出擊摧毀德國。在此之前,絕對不能因為一些小小的眼前利益把我軍的戰力和戰略部署位置暴露給同盟國,那樣的話,即使我們能夠取得勝利,也會把德國人的注意力從西線轉移到東線來。兩位先生,面對德軍在東線地全面全力出擊。我們依靠虛弱的遠東鐵路補給。能夠堅持多久?我不想讓我起決定性作用的裝甲部隊在那個時候成為沒有彈藥、沒有油料的,癱瘓的鋼鐵。當然,我能夠理解兩位先生急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