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第3/4 頁)
這是一次師級規模的登陸作戰,在世界大戰的背景下,一次戰役動輒使用幾個集團軍上百萬人進行撕殺。與此相比,中國遠征軍的這次登陸戰役就顯得文明瞭許多,連去年的西西里島登陸作戰的規模也比這大了不少。不過,這是一次全機械化建制師的灘塗登陸作戰,各型車輛就有3000多臺,人員也有4。3萬人之巨。而且,作為第二波的土耳其民族解放軍第一師還有3萬餘人在貝魯特等待上船呢。
劉亮中將身處在洛陽號超級戰列艦上,這艘戰艦暫時成為他的司令艦。他面對眼前壯硯的景象已經很滿意了,因為他的對手是土耳其海軍在愛琴海多如牛毛的島嶼間的孱弱海軍,是在伊斯坦布林一線的土耳其第三集團軍付德軍一個師,是在達達尼爾海峽兩邊的土耳其要塞炮臺。
這樣的對手看起來很強大,可對比一下,在海陸空一體打擊的新戰術前,在陸軍機械化部隊的強大戰力面前,敵人其實是虛弱不堪的。
戰艦分艦隊司令鍾福海軍少將就站在中將的旁邊,義務地擔任了這次海陸聯合戰役的參謀長之職。
“司令,對科斯島的打擊馬上開始,請看西北方向。”少將給客人上司遞去了望遠鏡。
劉亮中將點點頭接過了望遠鏡,卻沒有馬上舉起來看向少將手指的方向。而是向洛陽號側後的“大禹”號航空母艦瞥了一眼,看著一架戰機在甲板上騰空而起。這時候,洛陽號上的槍炮官侯延年中校在大聲對著傳聲筒下達著炮擊的諸項資料命令。
戰艦,將炮擊科斯島正南面偏東的土軍陣地,而戰機則會對山脊後方火炮照顧不到的土軍炮兵陣地展開轟炸,最後,由海軍陸戰隊的一個營為陸軍兄弟們做示範,登陸作戰的示範。
等中東集團軍司令官把目光轉向科斯島時,腳下的甲板微微震顫了。甚至能夠感覺到戰艦向著左側跳動了一下,接著才是“嘭嘭”的悶響聲傳來。這是在500mm厚的複合裝甲鋼板嚴密遮蔽著的司令塔上的感受,如果陸軍中將是在飛橋上去觀看16英寸艦炮的齊射,那麼他很可能對自己手裡的坦克僅僅裝備90mm炮而悲哀。
望遠鏡裡,還是海平線上的一根粗線的科斯島,突然開始籠罩在硝煙和閃光之中。前鋒的驅逐艦、巡洋艦用主炮和火箭炮加入了一場由戰艦主炮為主旋律的合奏,這一曲合奏還沒有到高潮,海軍航空兵的俯衝轟炸機就對山脊北面的土軍陣地實施了輪番轟炸,又在炸彈用完後對預定登陸海灘進行了機槍掃射。
在距離目標25公里遠的洛陽號上顯然不能把島上的情況看個清楚,即使劉亮中將手裡有42倍的望遠鏡。好在,戰艦很快由開始轉向,邊用6門前主炮轟擊科斯島,邊向北高速航行。在洛陽號的戰列線上,還有咸陽號與長安號兩艘裝備15英寸主炮和超級戰列艦,在前面大約1500碼的地方,波斯分艦隊山嶽級戰列巡洋艦也在邊轟擊邊靠近科斯島。
當戰列艦隊在一艘巡洋艦的引導下駛過科斯島時,島上已經升起了青地金龍旗,大約300多名土軍守備隊正成兩列縱隊步行到海灘上,等候他們的,將是第二波法約爾將軍的收編安置。
科斯島是在英法軍隊在達達尼爾的冒險失敗後,被土軍趁機佔領的,也是地中海通向愛琴海的門戶。隨後,薩摩斯島、伊卡里亞島、利姆諾斯島也先後被大禹艦隊攻陷。
1月21日傍晚時分,中國遠征軍的海軍偵察機出現在達達尼爾海峽兩側的土軍要塞炮臺上空。這些炮臺中暴露的外炮臺曾經在1915年被英法地中海聯合艦隊的戰艦轟成廢墟,經歷了一年時間的重建,又形成了一些岸防能力。在狹長的西南-東北走向的達達尼爾海峽,西面是加利波利要塞,東面是布拉伊爾要塞,兩岸炮臺裡裝備的12英寸要塞炮完全可以對轟,從西炮臺打到東炮臺。當然,也就能夠對寬度最小隻有1200多米的海峽進行全面的封鎖,這種火力的封鎖一直在全長61公里的海峽保持著。因此,缺乏大量戰列艦支援的俄國海軍是無法打通黑海海峽的。
鷂式雙發偵察機中隊趁著日落前的半個小時把海峽的情況摸了個遍。黑夜,將不會有大規模的攻擊行動,中國海軍艦隊將在潛艇、驅逐艦和艦載快艇的聯合警戒下安然地渡過21日夜晚。
可是,伊斯坦布林的人們卻註定要在惶恐和激烈的爭論中度過黑夜了。
德土聯軍司令部實際上是控制在前德軍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上將手裡。他得到了尤素福王儲和恩韋爾·帕夏首相的支援,以一個德軍師的投入取得了300萬土耳其軍的指揮權。不過,在1918年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