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受到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人們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絡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1.心理參照系
從社會層面上看,人們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儘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人們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衝擊,開始有了外在參照,因此,人們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2.成就動機程度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3.本體安全感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併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容易理解,為何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最近10年,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準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一些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路徑依賴—“剩女”是怎麼來的(1)
“剩女”,是現代社會給那些大齡未婚女青年的一個新稱號,她們也被稱作“3高女”。日本人則稱之為“被男人扔掉的女人”,也可以稱為“3S女人”: Single(單身)、Seventies(大多數生於20世紀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單身,這些人一般具有高學歷和高收入,條件優越。比她們年紀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學了,比她們年紀小的也在挑三揀四之後高高興興地嫁人了;比她們聰明的沒她們漂亮,比她們漂亮的沒她們聰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們。
有的人說,“剩女”是被男人制造出來的。因為她們獨立,有工作,有房子,有車子,普通的男人不敢往旁邊站,至於優秀的男人,他們更不急,他們改追事業追名牌,泡健身房泡咖啡館。
剩女有穩定的收入和體面的工作,生活環境舒適幽雅,卻在愛情上遲遲沒有結果。她們有充實的幹勁和遠大的理想,並追求高層次的生活質量,希望找到出類拔萃的另一半。但是出類拔萃的男人是不會在他們背後默默付出的。要做好她們背後的男人,壓力太大。這樣導致長時間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